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龚养正送蕲竹杖》
《谢龚养正送蕲竹杖》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声霜晓谩吹愁,八尺风漪不耐秋。

上座独超三昧地,诺惺庵里證般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gōngyǎngzhèngsòngzhúzhàng
sòng / fànchéng

shēngshuāngxiǎomànchuīchóuchǐfēngnàiqiū

shàngzuòchāosānmèinuòxīngānzhèngbānzhōu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风漪(fēng yī)的意思:指水面上微风吹动所形成的涟漪,比喻一点小小的影响或变化。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上座(shàng zuò)的意思:指在宴会或会议上坐在主位或重要座位上。

霜晓(shuāng xiǎo)的意思:指天气寒冷,露水凝结成霜,清晨时分的景象。

翻译
清晨的寒霜徒然引发忧愁,
八尺大的水面无法抵挡秋天的凉意。
注释
霜晓:清晨的霜冻和黎明。
谩:徒然,无益。
吹愁:引发忧愁。
八尺风漪:八尺宽的水面波动。
不耐秋:无法抵挡秋天的寒冷。
上座:高僧或修行者的高位。
独超:独自超越。
三昧地:禅定的境界。
诺惺庵:诺惺庵,可能指一个寺庙或修行场所。
證般舟:证悟般若之舟,比喻通过修行达到智慧的彼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谢龚养正送蕲竹杖》。诗中通过描绘霜晓和风漪的景象,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声霜晓谩吹愁",以霜晓的声响象征愁绪,表达出诗人对清晨时分的淡淡哀愁。"八尺风漪不耐秋",则通过风中水波的描写,暗示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敏感,难以承受这凄凉的季节。

"上座独超三昧地",这里的"上座"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三昧地"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这里暗指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诺惺庵里證般舟","诺惺庵"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友人龚养正所在之地,"證般舟"意为证悟佛法,如同乘舟渡过生死之河,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和对朋友赠物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超脱。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保定道中作·其三

就润翻犁退潦田,早看扑陇麦芊芊。

农功终岁真无暇,冬雪春霖望倍悬。

(0)

题临漪亭

临漪古名迹,清苑称佳搆。

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

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

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

四面足潇洒,一笠非俭陋。

竹素暂游托,民瘼乃深究。

曰惟有休助,是用重巡狩。

(0)

古中盘恭依皇祖诗韵

圣日高悬紫盖峰,行秋驻跸见尧重。

阇黎七十能言旧,方外还思德有容。

(0)

野甸清宵景向凉,行人欲换葛衣裳。

协时始觉临秋仲,获稼行看筑陇场。

叫草虫声含露意,漏枝蟾影淡烟光。

依稀昨岁关山外,吟倚离宫夜漏长。

(0)

夏日香山·其一

萝径辟云关,几馀偶趁閒。

来消三伏暑,坐对一房山。

籁度松梢谡,流经涧曲潺。

此时心应适,陡复忆民艰。

(0)

谒元灵宫

澹荡暮春天,迎门花欲然。

萧台万灵列,玉陛两成圆。

籁奏虚无韵,香凝缥缈烟。

仰瞻昭监切,非是为求仙。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