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秘监释迦出山像》
《杨秘监释迦出山像》全文
金 / 路仲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从此出山隅,恼乱苍生底事无。

他日若逢杨处士只教画个涅槃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恼乱(nǎo luàn)的意思:心情烦乱,感到不安

涅槃(nièpá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涅槃,意为熄灭痛苦,脱离轮回。

山隅(shān yú)的意思:山的角落或边缘。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只教(zhī jiào)的意思:

(1).只使。 后蜀 毛熙震 《河满子》词:“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时见纤琼。”
(2).只要。《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先生笑曰:‘早间一服术附汤,午后又一服清凉散。’復正色云:‘只教读诗书便好。’”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只教你能保持你现在的这种纯洁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现在想进大学读书一样的精神来宣传你的理想,难保你所属的一师一旅,不为你所感化。”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鉴赏

这首诗《杨秘监释迦出山像》由金代诗人路仲显所作,通过对杨秘监释迦出山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佛祖释迦牟尼出山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慨与思考。

“自从此老出山隅”,开篇以“此老”指代佛祖释迦牟尼,形象地描述了他从山中隐居之地走出的情景。“出山隅”不仅展现了释迦牟尼的非凡之举,也暗含着他对世间众生的关怀与救赎之意。

“恼乱苍生底事无”,诗人在此句中表达了对释迦牟尼出山后可能给世间带来的纷扰和混乱的担忧。这里的“恼乱苍生”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也是对释迦牟尼出山后可能引发的变革与挑战的预感。

“他日若逢杨处士,只教画个涅槃图。”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想象,设想如果在某个时刻遇见了杨处士(此处的杨处士可能是诗人虚构的人物,用于表达某种理想或愿景),那么他将请求杨处士画一幅涅槃图。涅槃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象征着解脱生死轮回的智慧与成就。这里通过描绘涅槃图,表达了诗人对于释迦牟尼最终达到涅槃境界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于世间众生能够最终获得解脱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路仲显
朝代:金

猜你喜欢

放猿

岂忍相羁久,哀吟损性灵。

自然千载物,生有老人形。

引臂山泉白,攀藤月峡青。

何年成剑术,毛发已星星。

(0)

题迟灵山屏万行乐

德行之方如面,诗卷之高等身。

三仕三迁仙吏,一琴一鹤其人。

(0)

冬日端江舟中杂咏五首·其五

黄冈村里砚成堆,市估争携趁客回。

浪说老夫能识石,更无人向小舟来。

(0)

游侠词三首·其三

十年居委巷,上有白头亲。

此别逢知己,微躯亦借人。

(0)

寄罗若庵

眉须如画马征南,虽是闻声意已深。

旌节一移沧海上,风流犹系县人心。

珠官古郡通鹑尾,铜柱高标隔象林。

身作长城无一事,东风铃阁想高吟。

(0)

感怀十七首·其四

高台临广池,梧桐百馀尺。

上有一尊酒,可以永今夕。

明月生东隅,浩荡无拘迫。

君子多暇豫,小人聊燕息。

人生有如影,终始为形役。

拔箭射虚空,箭尽弓亦折。

步出城北门,垒垒山上石。

下有忘忧人,千秋托松柏。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