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思源本,烝尝奉豆彝。
离家汝莫念,与祭我犹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示盛京奉祀诸宗室》。诗中描绘了祭祀祖先的情景,表达了对先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首句“明禋歆一脉,奏假训昭垂”点明了祭祀的主题,通过“明禋”(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一脉”象征着家族的传承,强调了祭祀对于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要性。“奏假训昭垂”则暗示了祖先的教诲在后世得以流传,彰显了祭祀活动的深远意义。
接下来的“水木思源本,烝尝奉豆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以“水木”比喻家族的根基,强调了祭祀是对家族根源的追忆和尊重;“思源本”意味着追溯源头,不忘本源;“烝尝奉豆彝”则是古代祭祀时的仪式,通过献上食物(豆彝)来表达对祖先的供奉和敬意。
“离家汝莫念,与祭我犹亏”两句,表达了皇帝作为君主,虽身居高位,但依然不忘家族传统,亲自参与祭祀活动,体现了他对家族责任的担当和对祖先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身为皇帝,也有无法时时陪伴家人的情感缺失。
最后,“试想百年始,涧缠还在兹”两句,以时间的长远和自然界的永恒,表达了对家族传承和祖先精神的无限期许。通过“百年始”强调了家族传承的漫长过程,而“涧缠还在兹”则以自然界的水流不息,象征着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永续不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朝皇室对于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作为君主的弘历对于家族责任的深刻认识和情感投入。
结友二纪前,别离万里外。
每恐终此生,无复容交会。
安知三故人,一夕今相对。
绿鬓既先凋,行恐成聋瞆。
妻孥幸无恙,幼稚尽成大。
两君盖神佑,滇蜀出万隘。
仆也疾未平,中朝谢俦辈。
举目孰不改,身存心可碎。
那择儒与佛,有得差为快。
既揽淮南春,雕阑杂锦绘。
使者官事馀,翩然动旌旆。
连舫指空江,但见天垂盖。
驳嶂立阳赧,受日腾光怪。
阴壑霭如云,蒙茏奏悲籁。
阴阳有开阖,一气无迁代。
谁云逝者多,澄川故如带。
举觞酹冯夷,布席卧惊汰。
聊与平生心,从容托江濑。
《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遂同游累日复连舟上金山信宿焦山僧院作五言诗纪之》【清·姚鼐】结友二纪前,别离万里外。每恐终此生,无复容交会。安知三故人,一夕今相对。绿鬓既先凋,行恐成聋瞆。妻孥幸无恙,幼稚尽成大。两君盖神佑,滇蜀出万隘。仆也疾未平,中朝谢俦辈。举目孰不改,身存心可碎。那择儒与佛,有得差为快。既揽淮南春,雕阑杂锦绘。使者官事馀,翩然动旌旆。连舫指空江,但见天垂盖。驳嶂立阳赧,受日腾光怪。阴壑霭如云,蒙茏奏悲籁。阴阳有开阖,一气无迁代。谁云逝者多,澄川故如带。举觞酹冯夷,布席卧惊汰。聊与平生心,从容托江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6867c711d0141e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