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规思》
《子规思》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ī
táng / chéntáo

chūnshānjuānláinánjiāběijiā

réntīngzuòchóuchàngkǒngwèiluòdōngyuánhuā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东园(dōng yuá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思想活动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状态。

杜鹃(dù juān)的意思:比喻嘴巴不正直或说话不可靠。

恐畏(kǒng wèi)的意思:非常害怕或担心的意思。

南家(nán jiā)的意思:指南方的家庭或人家,也泛指南方地区。

人听(rén tīng)的意思:指人们都在倾听,形容某种事物或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注释
春山:春天的山岭。
杜鹃:杜鹃鸟。
来几日:来了多久。
夜啼:夜晚啼叫。
南家:南边人家。
北家:北边人家。
野人:乡村居民。
惆怅:感到忧郁或失落。
恐畏:担心害怕。
踏落:踩踏落下。
东园花:东边的花园里的花。
翻译
春天的山岭上,杜鹃鸟来了多久了呢?
它们夜晚在南边人家又飞到北边人家啼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景象,通过对杜鹃鸟叫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春山杜鹃来几日”表明时序已至,自然界生机勃勃,而杜鹃的叫声则是这一季节的标志,它的出现让人不禁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夜晚杜鹃的啼叫,如同往昔生活的回响,让听者坐以惆怅,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南家复北家”则暗示了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涯,或许是诗人自己,也或许只是一个普遍的情感表达。这种生活状态让人感到一种不安和不定,正如夜间杜鹃啼叫引起的忧思。

最后两句“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则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这里的“野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或与他相通的人,他们在夜晚听到杜鹃啼叫时,便会陷入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回忆之中,感到一种坐以惆怅的情感状态。这份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害怕自己的脚步可能无意间踏坏了东园中的花朵,这里的“东园花”象征着往昔的美好和纯洁,是诗人内心深处不愿触碰和破坏的东西。

总体来说,陈陶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杜鹃叫声的描述,以及它给野人带来的情感反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生活漂泊无定状态下的不安与忧虑。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登兜率寺阁次薛道祖韵

乘閒极望兴悠哉,远眼宜于此处开。

危磴直穿修竹径,虚窗深占白云堆。

江湖有景侵平野,栋宇何年倚巨材。

自是登高乃能赋,谁嗟古往与今来。

(0)

寄眉守黎希声

千骑骎骎出锦城,乡人翘首望先生。

二年为郡应须乐,数日游山已快晴。

泉石有谁陪道话,云霞无限惬诗情。

红尘拂袂良朋少,时向西风愿寄声。

(0)

送钱端履归二曲

君去金渊十五春,暂归翻是客中身。

千年丘垄胜当日,两世亲朋无几人。

麈尾幸能销白昼,马蹄还厌踏红尘。

锦衣会有重来约,应笑衰翁漉酒巾。

(0)

和黄夷仲雅安杂诗

地产行将竭,人言信不讹。

锥刀名已甚,骨髓病尤多。

汉诏十行札,汤仁三面罗。

山翁也欢喜,屡舞欲婆娑。

(0)

和赏梅

何处为真赏,芳园白玉英。

春前挺仙质,物外得花名。

雪月资閒淡,风霜与洁清。

偏宜文字敛,嘉客尽诗成。

(0)

钱塘江潮·其二

沧溟几道入江淮,此独奇哉复怪哉。

风雨初随霜练起,雷霆俄送雪山来。

岂无海物齐驱过,亦似神兵合阵回。

君向西湖亭上看,杭州不信有尘埃。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