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持觞(chí shāng)的意思:手持酒杯,用于祝贺或庆祝。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调羹(tiáo gēng)的意思:指用各种手段、方法操纵、控制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负鼎(fù dǐng)的意思:指负责重大事务或担任重要职位。

妙手(miào shǒu)的意思:指技艺高超、手法巧妙的人。

芍药(sháo yào)的意思:指人的美貌或事物的美丽,也可形容某人的才情或某事物的优美。

须参(xū cān)的意思:必须参加

至味(zhì wèi)的意思:指最美好、最满足的味道或感受。

注释
负鼎:背负大鼎,形容人有担当或技艺高超。
干汤: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可能指某种特别的汤品。
芍药芳:芍药的香气,象征着药草的香醇或美食的精致。
调羹:调制羹汤,比喻烹饪或调和味道。
双妙手:指烹饪技艺高超的人。
初发:初次尝试,新入门者。
持觞:拿着酒杯,表示饮酒。
翻译
当年背负重器前往干汤,最美味的还需加入芍药的香气。
哪里只是调制羹汤的绝妙手法,特意让初次品尝的人也拿起酒杯品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当年伊尹负鼎烹调美食的形象开篇,将芍药比喻为珍贵的食材,暗示其高雅之味。他称赞赵郎中不仅厨艺精湛,如同调羹的高手,还能在初次品尝时就懂得欣赏并举杯共饮,显示出对美食与人文雅趣的双重赞赏。整首诗寓言性强,借物抒怀,体现了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个人情感的特点。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挽曾纪泽联

厚谊托葭莩,方欣济共和衷,五等荣封,勋承累世;

大名垂简策,讵料志赍报国,九京怅隔,痛惜斯人。

(0)

挽刘蓉生联

琴堂两载感知音,幸故园暂息,前席重陪,讵料贾黄中身先母老;

循吏一编无愧色,看箧仅遗书,田空负郭,方显胡文德清畏人知。

(0)

挽曾国藩联

吴楚本联疆,记义旗初指,时雨飞来,特为生民救水火;

匡庐咸失色,怅前纛偃麾,大江东去,长留浩气壮山河。

(0)

沈耀鋆

十载讼沉冤,有子不辞三刖足;

九重褒大节,先生应为一开颜。

(0)

挽彭玉麟联

家称处士,国表直臣,驾我郡二百年仕宦名流,风声树并衡岳峻;

生有明威,没留遗爱,合长江数千里军民人侣,雨泪倾盈楚水寒。

(0)

挽张百熙联

政治赖弦张,只学界维新,今日感情,如公已不朽;

遗章表忠荩,有诏书褒美,尽人讴诵,我更哭其私。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