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扬 州 禅 智 寺 唐 /杜 牧 雨 过 一 蝉 噪 ,飘 萧 松 桂 秋 。青 苔 满 阶 砌 ,白 鸟 故 迟 留 。暮 霭 生 深 树 ,斜 阳 下 小 楼 。谁 知 竹 西 路 ,歌 吹 是 扬 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鸟(bái niǎo)的意思:白鸟指的是纯洁无暇的美丽鸟类,也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清白无辜的人。
蝉噪(chán zào)的意思:形容虫鸣声高亢,如同蝉鸣一般喧闹嘈杂。
迟留(chí liú)的意思:迟延逗留,拖延不去。
歌吹(gē chuī)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力称赞,赞美过分,过分吹捧。
桂秋(guì qiū)的意思:形容美好的秋天。
阶砌(jiē qì)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墙壁由砖块逐层垒砌而成。
暮霭(mù ǎi)的意思:指夜晚时分的浓厚烟雾或浓重的云雾。
飘萧(p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吹树叶落下的声音,也用来形容寒冷的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竹西(zhú xī)的意思:指人品高尚,操守正直,不受外界诱惑。
- 注释
- 蝉噪:指秋蝉鸣叫。
飘萧:飘摇萧瑟。
阶砌:台阶。
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
故:故意。
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暮霭:黄昏的云气。
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
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
后人在此筑亭,名日竹西亭,或称歌吹亭。
歌吹:歌声和音乐声;吹,指吹奏乐器。
- 注释2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杜?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 翻译
-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景图。开篇即以"雨过一蝉噪"设置氛围,雨后的蝉声显得格外清晰,背景中飘渺的松桂气息更添几分凄清。"青苔满阶砌"则是对环境细节的刻画,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台阶和墙壁,生机勃勃又不失古朴。
"白鸟故迟留"中,白鸟在这里成为了宁静景致的一部分,它的迟缓似乎也被赋予了一种享受这份宁静的意境。下片"暮霭生深树"则是时间的推移,夕阳将至,光线穿过茂密的树木投射在地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氛围。
"斜阳下小楼"一句,更是对空间的一种描绘,低垂的太阳照耀着那座不起眼的小楼,让人不禁想要走进去体验其中的温暖。最后两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地理位置的暗示,诗人通过提及特定的地点——竹西路,以及那飘渺的歌声,传达了一种对于扬州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乡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题翠云山房于隆福寺右建行宫一区为止顿之所峭壁环抱松柏特秀题曰翠云山房而系以诗
胜地偏宜六辔停,山灵为我列云屏。
心于静会尘应远,耳与神谋籁可听。
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
土阶何意希尧俭,陋矣端惟有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