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近吟迁榻,茅穿舞带蓑。
千家妨岁率,百亩待登禾。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一场及时雨的到来给大地带来的喜悦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从轻柔细滴到倾盆而下的变化过程,以及这场雨对农事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首句“轻凉方霂霢”,描绘了雨前的微凉气息,霂霢二字形象地表现了雨点开始时的轻柔细密。接着,“乱点忽滂沱”一句,通过“乱点”与“忽”字,生动地展现了雨势由小变大的瞬间转变,从轻柔转为猛烈,形象地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阶近吟迁榻,茅穿舞带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中景象。诗人将自己置于雨中,通过“吟迁榻”和“茅穿舞带蓑”的描述,既体现了个人在雨中的感受,也暗示了雨对农具和农人生活的影响。这里,“茅穿”一词尤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穿透茅草屋顶的情景,既展现了雨势之大,也反映了农人在雨中劳作的艰辛。
“千家妨岁率,百亩待登禾”两句,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表达了这场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雨对于农作物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缓解了旱情,还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奠定了基础。这里,“妨岁率”和“待登禾”分别从负面和正面两个角度强调了雨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可或缺性。
最后,“明日耘应急,谁赓绿野歌”两句,展望了雨后农事的忙碌景象。在雨后的第二天,农民们将迅速投入田间劳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农事需求。同时,诗人也借“绿野歌”这一意象,预示了雨后田野上将会响起的欢歌,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雨对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情感状态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湛湛一尊酒,渊渊千卷书。
萧萧两株树,寂寂三间庐。
微材岂有竞,即此亦足娱。
所嗟时日迫,言将戒征车。
征车亦何为,穷达非我图。
但恨万山外,朋友日夜疏。
滔滔浙江水,亘古不得徐。
东流到黄海,应潆故人居。
登楼望不见,天海摇空虚。
旋归对尘俗,积懑聊一舒。
侘傺独就枕,梦见游天衢。
九奏动万舞,熊罴自我涂。
丘聃并千古,畴能辨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