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帝(bái dì)的意思:指无所作为、无能为力、无用的人或事物。
和好(hé hǎo)的意思:指彼此之间和解、恢复友好关系。
积雪(jī xuě)的意思:指积聚的雪,比喻长时间积累的事物。
井泉(jǐng quán)的意思:指清亮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瑕的品质或高尚的道德。
旗鼓(qí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或竞争激烈,双方势均力敌。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日相(rì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气质在日光下显得美丽动人。
山顶(shān dǐng)的意思:指最高处或最高地位。
西戎(xī róng)的意思:指西方的戎狄,泛指外族或异族。
筑城(zhù chéng)的意思:建造城墙或堡垒,用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转粟(zhuǎn sù)的意思:指将粮食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 注释
- 彝界:指彝族聚居的地区。
荒山:无人烟的高山。
蕃州:古代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称呼。
积雪:常年积雪的山区。
白帝:古地名,这里代指军事要塞。
青天:形容路途遥远,直上云霄。
蜀将:蜀地的将领。
羌兵:羌族士兵。
井泉:水源。
西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背和好:违背和平。
杀气:战争的紧张气氛。
- 翻译
- 在彝族的边界上,高耸着荒凉的山峰,靠近蕃州的地方积雪连绵。
在那里,人们建造城墙依靠着白帝城,运输粮食的队伍艰难地攀上直通青天的道路。
蜀地将领指挥着旗帜和战鼓,羌族士兵协助挖掘水源。
然而西部的戎族违背了和平协议,战争的气息日益浓厚,杀气弥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疆战争的氛围,通过对荒凉山顶、积雪和筑城等景象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艰苦与肃杀。"彝界"通常指的是边塞之地,这里用来形容战事发生的地方;"蕃州"则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名称,"积雪"增添了一种荒凉与严寒的感觉。"筑城依白帝"中的"白帝"可能指的是某一座山名,或是对山的美称,这里表示军队在这座山下修筑城堡;"转粟上青天"则是描写士兵将粮食运送到城墙上的情景,通过"转粟"和"上青天"两词,可以想象出士兵们辛勤劳作的情形。
接下来几句"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则是对战争双方的动向进行描述。"蜀将"可能指的是唐军的一支,而"分旗鼓"则表明他们在战场上分散布阵;"羌兵助井泉"中的"羌兵"通常指的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队,这里是说他们协助唐军,共同作战。最后两句"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则透露出战争双方关系紧张,和平已不再,战场上的杀意越来越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战争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边疆地区战争的残酷与艰苦,以及战争氛围的紧张和严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游岘山
岘山突兀凌群峰,直上疑与风云通。
相将共寻曲径去,屐齿踏破苍苔封。
天高正值秋深候,霅溪练影摇晴昼。
隔浦时闻断雁哀,傍崖忽见惊猿骤。
洼尊亭迥长自间,踌躇四顾围烟鬟。
我来此际空好事,犹幸二客同跻攀。
木叶飞残声策策,参差只剩霜枫赤。
欲转疏林叩上方,晚烟微茫日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