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中的第四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莹中南归衡阳的感慨与祝福。
首句“争道头陀再应缘”,以“头陀”这一佛教修行者的形象,隐喻莹中再次踏上旅途,仿佛在追求某种精神上的解脱或修行的继续。这里的“应缘”则暗示了命运的安排或是某种机缘巧合,使得莹中得以南归。
次句“那知南亩不陈鲜”,转而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慨,似乎是在说,莹中归来时,南国的田野上,那些新鲜的景象,或许会让他感到惊喜或触动。这里“南亩”代指南方的农田,而“不陈鲜”则可能暗含着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或是对新事物的期待。
后两句“君看提起超情句,马得幡竿尾指天”,进一步深化了对莹中归来情景的想象。第一句“提起超情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莹中归来时,他的言语或行为可能会超越常情,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风采。第二句“马得幡竿尾指天”则是通过马儿追逐幡竿尾部直至触及天空的场景,来象征莹中归来时的喜悦、自由或某种精神上的飞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莹中归来充满期待和祝福的心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莹中南归的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提升的期许,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溪湖
杭州西湖天下无,重楼复阁成画图。
中宵与客买舟去,千金间亦呼名姝。
自言此游有真乐,月明星稀飞林乌。
珍殽旨酒杂樽俎,水精之鳞盘横铺。
光阴鼎鼎暗中去,事业泯泯纸上拘。
苏仙在郡情甚适,君复居山身颇臞。
英风既往不可作,踪迹胜槩生荒芜。
空留浓妆淡抹句,思士久泥反长吁。
金罍有溪名西湖,我来适当夏之初。
万荷叠叠风捲翠,群山隐隐云依梳。
岸头有亭翼然立,明秀拱挹美且都。
名园花卉忆灵运,古洞深远栖仙姑。
月当下弦迟开镜,高烧银烛行冰壶。
君不见水利及人居第一,为壑勿学白圭术。
作茶行
磨斲女娲补天不尽石,磅礴轮囷凝绀碧臼刳。
扶桑挂日最上枝,媻跚勃窣生纹漪。
吴罡小君赠我杵,阿香藁砧授我斧。
斧开苍璧粲磊磊,杵碎玄玑纷楚楚。
出臼入磨光吐吞,危坐只手旋乾坤。
碧瑶宫殿几尘堕,蕊珠楼阁妆铅翻。
慢流乳泉活火鼎,淅瑟微波开溟涬。
花风迸入毛骨香,雪月浸澈须眉影。
太一真人走上莲花航,维摩居士惊起狮子床。
不交半谈共细啜,山河日月俱清凉。
桑苧翁,玉川子,款门未暇相倒屣。
予方抱易坐虚明,参到洗心玄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