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三捣衣石》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浣濯(huàn zhuó)的意思:指洗涤、清洁衣物。
飘摇(piāo yáo)的意思:形容摇摆不定,不稳定。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素月(sù yuè)的意思:指明亮而洁白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下石(xià shí)的意思:指在别人已经失势时再加以打击或陷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玉女(yù nǚ)的意思:指贞洁、纯净的女子。
云为(yún wéi)的意思:指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其发展趋势。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 注释
- 玉女:仙女。
云:云彩。
捣:捶打衣物使其平整。
空传:只有。
岩下石:山岩下的石头。
夜杵:深夜捣衣棒。
清泉:清澈的泉水。
浣濯:洗涤。
素月:皎洁的月亮。
缯缟:白绸。
人世:人间。
秋寒:秋意的寒冷。
砧声:捣衣棒敲击的声音。
- 翻译
- 仙女以云为衣裳,无需捣洗就能轻盈飘荡。
只有山岩下的石头,深夜里传来捣衣棒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劳作。
清澈的泉水供洗涤之用,皎洁的月光如同白绸覆盖大地。
人间已感受到秋意的逼人寒气,处处早早响起捣衣的砧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气十足的画面,以玉女为题材,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玉女云为衣"象征着仙女的纯洁与飘逸,"飘摇不须捣"暗示了无需人间劳作的宁静。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想象捣衣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从山岩间传出,神秘而幽深,让人联想到仙女独自在月光下洗衣的场景。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清泉洗涤衣物的洁净,以及素月映照下的洁白织物,如同缟素的月亮铺展在地。然而,"人世迫秋寒,处处砧声早"又将读者拉回现实,感受到人间秋意渐浓,家家户户早早响起的捣衣声,与前文的仙境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捣衣石为媒介,巧妙地融合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苏辙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