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道士问答图·其二》
《题道士问答图·其二》全文
明 / 王洪   形式: 古风

玄珠赤水象罔乃得之。

能解其韬,澹然入无思。

和气一以摄,神明将自来

谈天不为高,履地不为卑。

冥冥昭昭,至精良在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赤水(chì shuǐ)的意思:指红色的水,比喻极其残暴的战场。

澹然(dàn rán)的意思:平静,宁静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精良(jīng liáng)的意思:非常优秀,极其出色

冥冥(míng míng)的意思:意味深长、神秘莫测

明将(míng jiāng)的意思:指具有出色才能和勇猛精神的将领,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能解(néng jiě)的意思:能够解决问题或难题。

神明(shén míng)的意思:指神灵或神仙,也可用来形容非凡的智慧或超凡的能力。

谈天(tán tiān)的意思:指无所事事地闲谈或聊天,没有实际行动或目的。

象罔(xiàng wǎng)的意思:形容事物相距甚远,无法比拟。

玄珠(xuán zhū)的意思:比喻非常珍贵的东西或人才。

昭昭(zhāo zhāo)的意思:明亮、明显、清晰可见

至精(zhì jīng)的意思:指非常精湛、高超或完美无缺的程度或品质。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洪的《题道士问答图(其二)》描绘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意境。首句“玄珠在赤水,象罔乃得之”暗喻道家的至高智慧如同深藏的玄珠,只有如象罔般探寻者才能领悟。接下来,“孰能解其韬,澹然入无思”强调了解悟之道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摒弃杂念。

“和气一以摄,神明将自来”进一步阐述了和谐的气息能够凝聚人心,引导神圣的力量自然显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道家“天人合一”理念的理解,认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达到精神境界的关键。

“谈天不为高,履地不为卑”则体现了道家的谦逊态度,认为探讨宇宙真理并不算高傲,脚踏实地也不算低下,强调的是内在修为而非外在形式。

最后两句“冥冥而昭昭,至精良在兹”揭示了深邃的智慧虽看似无形,实则清晰可见,真正的精华就蕴含在其中。整首诗通过描绘道士问答图的场景,寓言性地传达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以及超越世俗理解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王洪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十字碑

江之阴,山之阳。

佳城郁郁气苍苍,土花蚀碧重重香。

上有丰碑若黝漆,篆法离奇宣尼笔。

雄矫如虎复如龙,阳冰师法得其宗。

石骨裂,风雷接,劫火不红碑不灭。

(0)

咏江士清随月读书

心长景苦短,寒暑如逝川。

励志在颜闵,何忧坎壈缠。

繄昔江侍读,中夜不遑寐。

家贫业斫屉,自朝以至晦。

乘夜发箧书,苦无膏可焚。

邻机声已寂,壁穴光难分。

元云散层阴,皎皎月轮吐。

握卷招姮娥,姮娥不我扈。

启户一以眺,屋矮差可登。

蹑足与相逐,不顾姮娥憎。

终岁以为常,兀兀意无倦。

天帝悯其愚,故缓羲轮转。

清风激千载,嗣响更属谁。

时乎不我待,芳草岂再蕤。

下走困谋食,懔懔三光流。

安得鲁阳力,回彼羲和辀。

苕苕千百代,不朽惟有名。

努力勖前修,上以希士清。

(0)

送王石谷之秣陵

虞仲祠前三径纡,闻君踪迹惯江湖。

相逢第二泉边路,万树秋晴入画图。

(0)

尚湖秋兴八首·其一

穷秋风雨黯江城,阻我扁舟十日程。

斗蚁河山催短景,吟虫身世悟浮生。

玉壶满贮伤时泪,瑶瑟翻成变徵声。

办得买山钱十万,碧云深处敩躬耕。

(0)

齐天乐.题张少南年丈影香词君怀才不遇,托于缘情绮靡,以纾幽抱,竹垞老人所谓空中传恨也,因本此意写之,或无戾风人之旨乎

碧濛濛地花魂在,烟情隔纱难写。

借月扶娇,依镫抱梦,一缕柔痕初化。春云艳冶。

渐半度屏帷,半飞帘罅。

小院朦胧,玉笙幽抑怨遥夜。

沉思年少旧事,彩毫鹦鹉妒,才调谁亚。

屑麝成尘,雕琼作泪,犹有当时罗帕。吟尊倦把。

想侧帽传歌,俊游都谢。老尽啼莺,乱红随去马。

(0)

鹊踏花翻.刘阳废城望海

坏堞崩沙,断蓬枯草,残碑矗岸如人立。

冥冥海气天风,澒洞喧豗,依稀铁马沙场集。

掠波鲸鬣万旂殷,冲云鲎扇千帆黑。忆昔。

多少长枪大戟。连营戍火戈船卒。

而今昌国城荒,彭湖岛碎,月静龙宫笛。

几行白雁叫寒秋,半天红浪煎斜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