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暮(bó mù)的意思:指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时候。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江豚(jiāng tún)的意思:比喻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怒潮(nù cháo)的意思:形容愤怒激烈如潮水般涌动。
篷窗(péng chuāng)的意思:指窗户上的篷子,比喻人的心机和阴险狡诈的本性。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天边(tiān biān)的意思:指远离自己所在地点的地方或事物。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枕上(zhěn shàng)的意思:枕头上面,表示非常亲近、亲密的关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浦江边待渡时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动态与静态的交织,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首句“出没江豚拜碧澜”,以灵动的笔触描绘了江豚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出没嬉戏的情景,仿佛它们在向清澈的江水致意,赋予了江面一种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江豚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次句“篷窗薄暮倚阑干”,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黄昏时分,诗人独自坐在篷窗之下,倚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远方。这一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通过“薄暮”和“倚阑干”的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沉醉。
第三句“怒潮忽向天边起”,笔锋一转,描绘了江面突然涌起的汹涌波涛,仿佛从天边而来,气势磅礴。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或许是对未知的期待,或是对变化的感慨。
最后一句“一夜涛声枕上寒”,将诗人的感受推向高潮。夜深人静之时,涛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在耳边回响,带来一丝寒意。这里的“寒”字,既指自然界的寒冷,也可能暗喻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如孤独、忧虑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文待诏所画百鸦图歌
文君写此百鸦果何意,把玩令人不忍置。
忆君曾作金门游,待直晨趋五凤楼。
尔时银床声半滑,尔时铜箭声初歇。
惊群忽逐禁钟来,弄影遥随宫雾没。
光借祥乌一延伫,势凌鳷鹊从来去。
仙桥有路自飞腾,韶乐无声亦跄举。
托身既得所,引类还有时。
太液分饮九龙水,上林更宿万年枝。
中郎弹射不敢向,内庖烹割多所遗。
时人每取占王气,竞谓禽鸟先得知。
只今归来甘寂寞,独卧南窗对山郭。
窗前古树大十围,不见群鸦见饥雀。
齿摇
我当四十七,左辅倾天柱。
齿力从此衰,每逢辄一去。
去岁摧四车,败叶脱枯树。
又如连岸崩,欲支不得住。
存者十七馀,兀臲尚堪虑。
含饭常恐多,嗫胔未敢遽。
味损非禁斋,箸停岂厌饫。
平生嗜梨笋,对案今空具。
安得似壮时,入口随所遇。
笑惭龈腭掀,言妨音响误。
始知老作苦,却悔时虚负。
灰心谢烦动,缄舌绝閒语。
颓龄知复几,惜阴良可慕。
瞑来忽有省,自辨爱生故。
成毁递相寻,此理本明著。
翼角匪两全,寿夭岂前与。
胡不念朝闻,有身逆旅寓。
夕死且不辞,形残岂其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