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桑间》
《渡桑间》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逢人勿问我何方,信宿并州即我乡。

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并州(bìng zhōu)的意思:指同一地域内两个或多个权力机构并存,形成分裂局面。

衡湘(héng xiāng)的意思:指衡山和洞庭湖,泛指两地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横渡(héng dù)的意思:横渡是指横跨水域或其他障碍物,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实现目标。

两程(liǎng chéng)的意思:指行程或路途的一半。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桑间(sāng jiān)的意思:桑间指的是桑树之间。形容环境幽静、宜人。

信宿(xìn sù)的意思:信宿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物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和声誉。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所作,名为《渡桑间》。诗中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对未知方向的淡然态度与对旅途风景的细腻感受。

首句“逢人勿问我何方”,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旅途中遇到的人们,不急于透露自己的行踪,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哲学。接着,“信宿并州即我乡”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随遇而安的情感,即使在陌生的地方停留,也能将其视为自己的故乡,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行进之中,描述了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穿越桑间,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仅关注着眼前的景色,还预见到未来将见到的梅衡湘,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由、随性和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篇,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旅舍七首·其七

我家碧鹳弟,尽用当执殳。

摧颜伴老翁,意欲化白凫。

娟娟熨帛手,见之感无襦。

坐念粟布谣,于乎予何诛。

取求不汝瑕,霸心生断袪。

请观泽中雁,一一稻粱图。

(0)

次韵冯孔武雪中简闻人簿乞炭

君不见朱门煌煌多近臣,豹胎煮蘼蜡为薪。

庭中盛设泼寒戏,炙手欲近还嗔人。

谁知曝背茆檐下,欲献要是山林真。

儿童抑搔皮肉软,日轮过中方欠伸。

悬鹑结驷两相笑,百年俱成一窖尘。

先生自是冷官样,要看入火红麒麟。

撚须自作咏雪句,秘思蚤与相如亲。

蒲团拥裘结僧坐,别有絺绤君南邻。

愿回六龙照后土,施与万国无边春。

屑琼镂玉入肺腑,拍手一笑未吾贫。

(0)

古兴·其二

昔我走东海,遥望殊庭曲。

独木盘九龙,欲以铁网漉。

纷纷下百怪,牙甲争踏蹴。

珊瑚泣沈沈,怅望不省录。

终然拙用大,坐阅年代速。

寄谢寥阳天,龙宫书未读。

(0)

乞炭于冯孔武再用前韵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几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黑腕羞比邻。

谁能舆致送煖热,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

(0)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其二

枕上吟哦安意好,新诗自觉鬼神扶。

遥传旧岁无多子,皆试新衣是早图。

天下自须胡伯始,江东只在管夷吾。

乡山此际当治麦,误矣为文效两都。

(0)

高邮因师蒲萄芦雁秋瓜三种·其三秋瓜

子母钩牵晓露漙,行人暍暑慰艰难。

青门种色今馀个,莫作黄台秋尽看。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