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所作,名为《渡桑间》。诗中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对未知方向的淡然态度与对旅途风景的细腻感受。
首句“逢人勿问我何方”,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旅途中遇到的人们,不急于透露自己的行踪,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哲学。接着,“信宿并州即我乡”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随遇而安的情感,即使在陌生的地方停留,也能将其视为自己的故乡,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行进之中,描述了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穿越桑间,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仅关注着眼前的景色,还预见到未来将见到的梅衡湘,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由、随性和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篇,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冯孔武雪中简闻人簿乞炭
君不见朱门煌煌多近臣,豹胎煮蘼蜡为薪。
庭中盛设泼寒戏,炙手欲近还嗔人。
谁知曝背茆檐下,欲献要是山林真。
儿童抑搔皮肉软,日轮过中方欠伸。
悬鹑结驷两相笑,百年俱成一窖尘。
先生自是冷官样,要看入火红麒麟。
撚须自作咏雪句,秘思蚤与相如亲。
蒲团拥裘结僧坐,别有絺绤君南邻。
愿回六龙照后土,施与万国无边春。
屑琼镂玉入肺腑,拍手一笑未吾贫。
乞炭于冯孔武再用前韵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几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黑腕羞比邻。
谁能舆致送煖热,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