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边寒彩过前山,松下铺毡坐不还。
- 注释
- 松:指松树,常用于象征坚韧和长寿。
寒彩:寒冷的色彩,可能指冬季的景色或落叶的色彩。
前山:眼前的山。
铺毡:铺开毛毡,准备休息或坐下。
坐不还:坐着不愿离开,表达对环境的喜爱或留恋。
泽物:滋润万物,这里比喻造福于人。
为霖:像雨露滋润大地一样,形容恩惠深厚。
休自苦:不要过于辛苦自己。
相伴:陪伴。
约斋閒:相约在闲暇时相聚。
- 翻译
- 松树旁边,寒冷的色彩映过前方的山峦。
在松树下铺开毛毡,我坐着不愿离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春日游赏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松边寒彩过前山" 一句,以冷艳的松针和远处山峦的交错,勾勒出春日的宁静与生机。"寒彩"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未至时节的微凉感,更暗示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情调。
"松下铺毡坐不还" 这一句,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安宁之所,铺设毡子于松林之间,静坐其中,不愿离开这片刻的宁静。这里的"坐不还",既表明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珍视,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泽物为霖休自苦,且来相伴约斋閒",则是诗人观察到自然界中生物在雨水滋润后获得了生机和舒适,从而邀请友人共享这份宁静。"泽物为霖休自苦"中的"自苦",可理解为植物在缺水时的自我忍耐,而当春雨降临,它们便得以释放,获得新的活力。诗人的心情也因此得到滋养。
最后"且来相伴约斋閒"一句,诗人邀友同来,共享这宁静与美好的时光,"斋閒"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清修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心灵深处所向往的平和状态的一种呼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一种简单、宁静生活方式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庐陵胡季昭梦昱以上济邸封事贬象州
古郡荒凉象迹新,君行况是去装贫。
此愁欲别柳边雨,明日初程桂外人。
从古不多如意事,加餐宜惜未归身。
春风未必天涯尽,木槲花开瘴水深。
题四祖山荣老月窟
一室虚生白,中作满月形。
山中三万户,玉斧新修成。
时人指为月,云卧亦强名。
似月有圆相,不西沉东升。
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
是为大圆镜,由师心地明。
一圆走无碍,光芒照八纮。
可以破诸暗,可以续祖灯。
明透双峰顶,辉映慧云亭。
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
乌盐角行
凤箫鼍鼓龙须笛,夜宴华堂醉春色。
艳歌妙舞荡人心,但有欢娱别无益。
何如村落捲桐吹,能使时人知稼穑。
村南村北声相续,青郊雨后耕黄犊。
一声催得大麦黄,一声唤得新秧绿。
人言此角只儿戏,孰识古人吹角意。
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
吹此角,起东作。吹此角,田家乐。
此角上与邹子之律同宫商,合钟吕。
形甚朴,声甚古,一吹寒谷生禾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