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坐》
《夜坐》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夜久方虑寂,空堂灯烛明。

落叶有暂响,暗虫无停声。

力学不为己,甘贫徇名

聊为咏怀篇,还想阮步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虫(àn chóng)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不露面的危险或敌人。

步兵(bù bīng)的意思:步兵是指在战争中以步行为主要方式进行作战的士兵。在成语中,步兵比喻普通的人或事物。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灯烛(dēng zhú)的意思:形容非常暗淡或者非常微弱。

甘贫(gān pín)的意思:甘愿生活在贫穷之中,心态平和满足。

空堂(kōng tá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房间或堂屋

力学(lì xué)的意思: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力、质点、刚体、运动、静力学、动力学等方面。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阮步(ruǎn bù)的意思:指行走轻快、步履轻盈。

徇名(xùn míng)的意思:为了追求名誉而不顾原则,违背道义。

咏怀(yǒng huái)的意思:怀念、追念过去的事物或人物。

烛明(zhú míng)的意思:形容非常明亮,照得非常亮堂。

注释
夜久:深夜。
方:才。
虑:感到。
寂:寂静。
空堂:空荡的厅堂。
灯烛:灯火。
落叶:飘落的树叶。
暂响:偶尔的响声。
暗虫:黑暗中的昆虫。
无停声:不停歇的鸣叫。
力学:努力学习。
为己:为自己。
甘贫:甘愿清贫。
徇名:追求名声。
聊为:姑且。
咏怀篇:抒怀之作。
阮步兵:阮籍,以其率性闻名,步兵是他的官职。
翻译
夜晚渐深才感到寂静,空荡的厅堂只有灯火明亮。
落叶偶尔发出声响,暗处的虫鸣从未停止。
努力学习并非为了个人私利,甘愿清贫只为追求名声。
姑且写一篇抒怀之作,希望能像阮籍那样率性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夜坐》,描绘了夜晚寂静的场景。首句“夜久方虑寂”写出了诗人深夜独坐,唯有静谧才能让人思绪清晰。接着,“空堂灯烛明”描绘了明亮的灯光在空荡的屋子里闪烁,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落叶有暂响”通过落叶的轻微声响,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而“暗虫无停声”则以虫鸣反衬出这份静谧中的生动。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出自己刻苦学习并非只为个人私利,而是甘于清贫并追求名誉的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力学不为己,甘贫且徇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志向。结尾“聊为咏怀篇,还想阮步兵”则表明诗人以诗来抒发内心情感,希望能像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超脱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韧自持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答何竹牖中秋见怀

野兴偏宜月色秋,开轩待月小迟留。

肯教美景成虚度,正拟良朋共唱酬。

举盏但为文字饮,新诗都付锦囊收。

坐深细听残更报,祇隔芙蓉水外楼。

(0)

金山寺·其一

突兀中流处,孤标出上方。

霜清江月冷,天阔陇云长。

诗罢重怀古,情深几尽觞。

恍疑尘世隔,终日浑微茫。

(0)

和黎瑶石寄怀

玉树璚花碧径长,武陵人远忆仙郎。

孤轩对酒情愈重,四月寻春花更香。

寂寞不堪欹北枕,秾华疑是近东皇。

飘飘几度关城月,两地相思各一方。

(0)

集郭梦菊膳部席上赋此·其一

淡日天初曙,晴烟逐马来。

鸟啼山谷应,云去洞门开。

谈笑收金甲,烟霞入酒杯。

夕阳人影乱,春色一时回。

(0)

平朔方勒石贺兰山之作·其二

黄河洗剑跃双龙,神物由来一偶逢。

自古战场羞竖子,不知仙路好相从。

(0)

曹溪寺晓起

空林晓壑弄泉流,汗漫天涯事事休。

辽海欲为终老计,夜郎宁复故乡谋。

汉烟秦草逢秋暮,岳色河声断客愁。

净扫石坛松影里,可能姓字托浮邱。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