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曲·其一》
《元夕曲·其一》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罗襦(luó rú)的意思:罗襦是指华美的衣裳。

袅袅(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缭绕的样子。

飘过(piao1 guo4)的意思:表示事物或人物经过时只是匆匆一瞥,没有停留。

前月(qián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流逝。

青娥(qīng é)的意思: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

纱幮(shā chú)的意思:指多层纱布或薄纱所制成的衣物,也用来比喻事物的薄弱或不牢固。

踏歌(tà gē)的意思:跳舞、欢乐的样子。

吐珠(tǔ zhū)的意思:形容说话有才华,能言善辩。

香风(xiāng fēng)的意思:香气四溢的风。

云母(yún mǔ)的意思:指人或物表面有光泽的薄片状物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灯火辉煌,月色如珠,香风轻拂,纱幮轻透,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节独特的魅力。

“香风袅袅透纱幮”,首句便以“袅袅”二字形容香风的轻柔与缠绵,仿佛能穿透轻薄的纱幮,直接触及读者的心灵。这不仅描绘了元宵之夜的香气四溢,更暗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浪漫。

“云母窗前月吐珠”,次句则将月光比作“珠”,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如同云母窗前的明珠般闪耀。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美,也暗含了元宵节夜晚的神秘与静谧。

“谁挟青娥踏歌去,隔花飘过绣罗襦”,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有人在花丛中轻盈地踏歌而行,歌声穿过花叶,飘过绣制的短衣。这里,“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而“绣罗襦”则是精致的衣物,象征着节日的盛装。这一场景充满了活力与美感,展现了元宵节人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节日欢乐的气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捕捉了元宵节夜晚的独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灯火辉煌的夜晚之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美好。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战夜感作

矢志能摧敌,孤军震一韩。

江声催勇锐,月色带饥寒。

量力无天幸,衡情有至难。

缩头龟殿里,应愧此心安。

(0)

九日怀京国旧游

太行山翠落清樽,秋老黄花冷蓟门。

梦断题糕还进酒,年来落叶算归根。

凭崖金像相知未,旧雨铜驼几个存。

落帽风流传韵事,稍怜嘉传附桓温。

(0)

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

老来沧海化风尘,莫望秦关更怆神。

大劫未完来日局,残年已属再生身。

昌黎谪宦犹殇女,北海传经要有人。

辛苦诒谋正商略,眼前花柳又乘春。

(0)

拟出居庸关,由宣化至太原,途经边塞之胜,与游不获,积想成诗五首·其五

塞山青陡入云黄,一路沙程度朔方。

曾是周师游徼地,为君含笑唱伊凉。

(0)

楚江舟中

杨柳飞花日,行人发武昌。

君门犹万里,春雁极三湘。

竞夜风雷动,沿流楚火长。

江村好烟竹,潮落倍思乡。

(0)

出峡

孤棹自天落,峡门江浩然。

雄心生八表,大势别全川。

野雁知春气,江鱼卖酒船。

万山如万马,勒足不能前。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