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朝中措·其七》
《朝中措·其七》全文
宋 / 张抡   形式: 词  词牌: 朝中措

午阴多处□□□。杨柳□□□。

翠羽无情飞去,红蕖有意□□。

□□□□,□□□□,□□吾生

为报凌烟□□,□□□□□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羽(cuì yǔ)的意思:形容美丽的羽毛

红蕖(hóng qú)的意思:红蕖是指红色的荷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凌烟(líng yān)的意思:高耸云霄,超越尘世,形容志向远大,抱负高远。

吾生(wú shēng)的意思:吾生是指自己的一生,表示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午阴(wǔ yīn)的意思:指正午时分的阴凉处,比喻处境艰难、陷入困境。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抡的《朝中措(其七)》。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午阴多处”,开篇便以午后浓重的阴影设定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情境。接着,“杨柳依依”描绘出初夏时节,树木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其中“依依”二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留恋之情。

下句“翠羽无情飞去”,则是通过一群鸟儿无忧无虑地飞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物累的情怀。这种描写既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纯净境界的向往,也隐含着对世事纷扰的一种无奈与逃避。

“红蕖有意绕枝头”,这里的“红蕖”指的是兰草,形容其生长在树木之间,用以比喻自己虽然处于尘世,但仍保持着清高脱俗的情操和不为名利所动摇的坚守。

接下来的部分,“岁月悠悠,人事更改”,诗人感慨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常观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功业成就的一种思考。

最后,“为报凌烟飞鸟名”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的抱负与追求所做出的决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尘世的烦恼,就像那些不受拘束的飞鸟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闪亮的名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功名与世事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抡
朝代:宋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空城雀·其一

空城雀,鸣且飞,一朝驱入罗网去,云天有路何时归。

(0)

东望赤城山送人

东望赤城山,远在沧海头。

雨雪方霏霏,行人不可留。

衣裳好结束,文采珊瑚钩。

早传一札书,为报东诸侯。

书报东诸侯,藿食怀远忧。

郑虔所临郡,山多少田畴。

居民煮海水,海尽民始瘳。

丹丘有羽人,岁晏长悠悠。

(0)

次韵答松雨上人

老来祇恋旧儒巾,放浪犹能矫俗尘。

晚节黄花希晋士,《阳春白雪》愧巴人。

高怀无出中边事,末路何惭寂寞滨。

但得交情似支遁,白头相见只如新。

(0)

赠笔生王伯纯

时方用武我业儒,王生卖笔来吾庐。

生承世业霅溪上,制笔特与常人殊。

宣城阻兵十三载,犹喜山中老㕙在。

拔来秋颖带微霜,缚得铦锥含五彩。

昔年草创供玉堂,玉堂仙人云锦裳。

三缣一字不易得,笔价亦与时俱昂。

莫怪年来弃如土,扫除风尘必斨斧。

生今卖笔我卖文,何异适越资章甫。

呼儿亟用买一束,为我写成怀古录。

吾儿作字三叹赏,八法以之随意足。

我有好音生可知,用笔将见文明时。

诸公笔谏佐明主,老我笔耕笺古诗。

逝将重作毛颖传,为记频年遭薄贱。

牵联为生书姓名,字业不随陵谷变。

中秋适逢酒禁开,椰瓢酌生新泼醅。

酒酣仰视月中兔,长啸一声归去来。

(0)

次韵沈学庵閒居杂兴三首·其一

庭户无尘杂,轩楹净埽除。

炉烟消晚坐,帘日照晨梳。

清逸吟边兴,骞腾醉里书。

时看问奇者,来觅子云居。

(0)

月下观诸峰

月下看山夜色多,剖藏无奈月明何。

精神正在微茫内,不道龙蛇满眼过。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