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诃林·其二》
《诃林·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佗城兵火后,古寺隐蒿莱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

东西增雁翅,咫尺龙堆

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炊骨(chuī gǔ)的意思:炊骨指煮肉骨,比喻从事低级劳动的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蒿莱(hāo lái)的意思:指人的气质或品行不好,行为不端正。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火后(huǒ hòu)的意思:指火灾过后,一片狼藉的景象,也比喻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残垣断壁。

龙堆(lóng duī)的意思:指龙的堆积,形容众多的龙聚集在一起。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佗城(tuó chéng)的意思:指破败不堪的城市,形容破败、荒凉的景象。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菩提树(pú tí shù)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或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佗城古寺的荒凉景象。诗人以“兵火”开篇,点明了战争的背景,接着描述了古寺在战火后的凄凉状态,“隐蒿莱”形象地表现了寺庙被杂草丛生所掩盖的荒废情景。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马系于菩提树下,笳声在般若台旁吹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这里,菩提树和般若台都是佛教的象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则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辽阔与残酷。雁翅形容战场的广阔,而“咫尺亦龙堆”则指即便是在近处,也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战场,强调了战争的无处不在,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侵占。

最后,“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悼念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炊骨,即烧剩的骨头,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痛苦;黄昏时分的鬼哭哀,更是将这种哀伤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人心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和平的强烈呼唤。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铸剑戟为农器

田器将何铸,惟须战器供。

剑翻堪利佃,戟更助勤农。

善政同归马,销光拟化龙。

锄云增耒耜,犁雨息烟烽。

牛买升平范,鸥閒里巷容。

颂声闻一片,四海乐陶镕。

(0)

三潭映月

山光湖影两徘徊,曲折亭台映水开。

画舫载将裙屐至,疏钟穿过藕花来。

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静曾无到俗埃。

幽境最宜佳士隐,孤山应有惠思才。

(0)

春日感怀

无限春愁积,凭楼景象赊。

轻风憨柳絮,微雨醉桃花。

樵语晨先动,炊烟午未斜。

可堪新燕子,还向野人家。

(0)

宁城除夕二首·其二

饮罢屠苏酒,听残爆竹声。

一年空过尽,百事了无成。

贫贱谁相识,蹉跎已半生。

不堪追往昔,儿女最伤情。

(0)

寒雨

斜斜细雨北风吹,正值春分节近时。

绿草贪生偏自得,只愁红紫损花枝。

(0)

九青

晨起到花处,不知花已醒。

但怜寒岁见,莫惜露零零。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