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表侄谢文石时文石游端州·其二》
《寿表侄谢文石时文石游端州·其二》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耕(bǐ gēng)的意思:指用笔耕耘、努力工作,特指从事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

长命(cháng mìng)的意思:长寿,指人的寿命长久。

高悬(gāo xuán)的意思:悬挂在高处。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绛帐(jiàng zhàng)的意思:绛帐是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帐篷,用于象征权威和尊贵。

眉寿(méi shòu)的意思:形容人的寿命长久,福气深厚。

人中(rén zhōng)的意思:指人的面部中央位置,也指人的品德、才能等在同类中的突出地位。

色丝(sè sī)的意思:形容色彩绚丽、美丽多彩。

水湄(shuǐ méi)的意思: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中眉(zhōng méi)的意思:指人眉毛中间的部分,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重要部分。

中节(zhōng jié)的意思:指节俭、节约。

天中节(tiān zhōng jié)的意思:天中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夏至节。在农历的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最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鉴赏

这首诗以“寿表侄谢文石时文石游端州”为题,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侄子谢文石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

首句“绛帐高悬端水湄”,描绘了一幅庄重而雅致的画面。绛帐,古代讲学的帷幕,这里借指谢文石在端州的讲学活动。端水湄,端州的水边,暗示着谢文石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耕耘。这一句既赞美了谢文石的学问之高深,又预示着他将如春日之花,在知识的田野上绽放光彩。

次句“笔耕舌耨乐难支”,进一步展现了谢文石在学术道路上的勤奋与快乐。笔耕,即以笔为锄,比喻著书立说;舌耨,用舌头耕耘,意指口授讲解。这两词生动地刻画了谢文石在学术研究中的不懈努力与享受其中的乐趣,仿佛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后两句“人中眉寿天中节,长命何须五色丝”,则转向对谢文石长寿的祝福。人中眉寿,形容人长寿,如同山峰上的眉毛一样,寓意深远。天中节,即天地之间的节日,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永恒。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寄托了对谢文石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内在的精神追求与外在的物质生活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谢文石学术成就的赞赏,更寄托了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自觉二首·其二

忍垢包羞混世尘,胸中无物只天真。

平生我亦轻馀子,此日君当恕醉人。

钟乳金钗空丧志,鲈鱼莼菜尚知津。

中行独复虽差晚,犹与初爻不远邻。

(0)

元日值雪

东皇点缀一何工,飞下琪花顷刻中。

变尽楼台成夜月,不容车马竞春风。

崎岖广市黄泥污,冷淡群山彩日红。

野叟相逢应更喜,从来盈尺瑞年丰。

(0)

烧歌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0)

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0)

夏州胡常侍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0)

扬州三首·其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