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夏先生竹》
《题夏先生竹》全文
明 / 徐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沧洲西去玉峰高,明远楼中写凤毛

一片清风林下起,海天何处秋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凤毛(fèng máo)的意思:形容珍贵贵重的物品或事物。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明远(míng yuǎn)的意思:明亮遥远,形容光明的前途或远大的前程。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秋毫(qiū háo)的意思:指极小的东西,形容非常细微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明远楼(míng yuǎn lóu)的意思:明远楼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建筑物高耸,可以远远地看到。也用来形容目标远大,志向高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融合。

首句“沧洲西去玉峰高”,以“沧洲”点出地点的偏远与自然的广阔,“玉峰高”则以“玉”字赋予山峰以高贵之感,同时“高”字又凸显了山峰的挺拔与巍峨,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次句“明远楼中写凤毛”,“明远楼”作为观景的高台,象征着诗人超越世俗的视野与心境,“写凤毛”则以“凤”喻指高洁、美好的事物,通过在楼中描绘这些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第三句“一片清风林下起”,“清风”二字直接点出了自然界的清新与和谐,而“林下起”则描绘了风吹过树林时的动态美,仿佛整个森林都在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海天何处看秋毫”,将视角拉远至广阔的海天之间,以“何处”一词引发读者的遐想,暗示在如此辽阔的天地间,任何细微之处都显得格外珍贵与清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敬畏与欣赏,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徐庸
朝代:明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猜你喜欢

题濮阳氏新阁

宅据中洲四望宽,隔江山势舞青鸾。

岧峣更起千寻阁,汗漫平吞万里湍。

传业有儿须折桂,开樽留客共弹冠。

霜消冰泮春将暖,魏阙遥瞻独倚栏。

(0)

次韵昭掾徐子美见寄二首·其一

居巷虽穷愧彼颜,门无车马任苔斑。

冰将合沼光容净,鸟不窥鱼意思闲。

踪迹疏来唯梦往,音邮漫去得诗还。

浮生七十今六十,早晚归飞寻旧山。

(0)

闻陈伯育结綵舟行乐游湖戏寄三首·其一

湖波渺渺浸残春,东郭开筵迥不群。

闻结綵舟撑碧落,更携箫鼓度青春。

自怜玉海终无敌,却忆琼浆竟未分。

珠履难陪空怅望,且凭诗句张吾军。

(0)

送人赴巫山尉

薄宦杳何所,令人重别离。

暮天归鸟尽,湿橹渡江迟。

神女十分色,襄王万古悲。

到官无盗贼,览古数题诗。

(0)

雨中怀倪敦复因以密云团寄之二首·其二

三载久相依,看看叹别离。

可堪江雨隔,空对野梅悲。

息迹无人问,因禅与物违。

密云新样茗,封送习家池。

(0)

雨中怀倪敦复因以密云团寄之二首·其一

曲巷无人至,幽居觉日长。

数声猜旧燕,一缕惜残香。

著雨花枝困,攲风柳带忙。

梦魂招不得,惟是到君傍。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