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
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
尘昧(chén mèi)的意思:尘昧指尘土弥漫,昏暗不明的样子。形容事物昏暗、模糊、不清晰。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积尘(jī chén)的意思:指物品长时间不使用或放置而积聚灰尘,比喻长时间不活动而显得落后或废弃。
灵慧(líng huì)的意思:聪明而机智,思维敏捷
冥冥(míng míng)的意思:意味深长、神秘莫测
潜穴(qián xué)的意思:指隐藏的危险或陷阱。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孰若(shú ruò)的意思:指谁更像、谁更胜一筹
无通(wú tōng)的意思:没有交通联系或无法通行。
朽壤(xiǔ rǎng)的意思:指土地贫瘠、不肥沃。
遥谢(yáo xiè)的意思:表示远远地向对方表示感谢。
影响(yǐng xiǎng)的意思:指某种力量或因素对人或事物产生的改变或作用。
兆类(zhào lèi)的意思:指预示着某种大事或巨变即将发生的迹象。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自矜(zì jīn)的意思:自我吹嘘,自负自满
这首诗以高深的哲理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至人”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洞察宇宙奥秘的精神世界。
“至人如影响,灵慧陶意劫。” 开篇即以“至人”为引,将至人比作深远的影响,暗示至人的智慧如同陶冶心灵的熔炉,能净化并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灵慧”不仅指个人的智慧,更包含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
“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至人的作用,他们能够广泛地施加影响,引导众生走向善道,给予人们慈爱与喜悦。这里的“应方”意味着适应各种情况,“恢权化”则强调了至人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影响。
“冥冥积尘昧,永在岩底闭。” 通过对比“冥冥”与“岩底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与束缚的厌倦,以及对内心深处、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的向往。
“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 这两句描述了在世俗中失去感知与理解的能力,如同被遗忘的形体一样,无法穿透表面的迷雾。这里暗含了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因执着于表象而忽视内在真谛的批评。
“明哉如来降,豁矣启潜穴。” “如来”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此处借指佛祖或觉悟者。诗人通过“明哉”和“豁矣”表达了对觉悟者的敬仰,认为他们的出现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门,让人们得以窥见内心深处的潜能。
“幽精沦朽壤,孰若阿维察。” 这句话将“幽精”(深藏的精华)与“朽壤”(腐烂的土壤)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在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智慧与力量不应被外在的物质所掩盖,而应像阿维察(一种能洞察事物本质的神兽)一样,具有穿透表象、揭示真相的能力。
“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以为纯洁、却未能真正洞察宇宙真理的人的劝诫。诗人希望他们能像远古的智者一样,谦逊地学习,而不是自满于表面的清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至人境界的描绘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内在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山如东郭先生里,屋似西湖处士家。
为问轩中清白吏,还应比雪比梅花?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
焦土积层巘,势助殿阁壮。
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馀石,火气夜犹放。
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
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
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
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
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