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刍狗(chú gǒu)的意思: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敦厚(dūn hòu)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待人真诚、心地善良的品德。
奉己(fèng jǐ)的意思:以自己为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行动,不顾他人利益。
厚意(hòu yì)的意思:厚意指的是对他人深厚的情意和善意。表示对他人的关心、照顾和帮助。
华灯(huá dēng)的意思:指繁华热闹的灯火辉煌之景象,也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或热闹的气氛。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令君(lìng jūn)的意思:指令君主,掌权的人。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时新(shí xīn)的意思:指新时代的新事物或新思潮。
- 翻译
- 华丽的灯火能维持多久的新鲜?明天它就会被当作草狗一样被丢弃。
我了解你诚恳厚道的心意,但我无法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去激励我的百姓。
- 注释
- 华灯:形容华丽或明亮的灯光。
几时:何时,指时间。
新:新颖,新鲜。
明日:明天。
当为:将会成为。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的草扎成的狗,祭祀完毕后就被丢弃,象征无常和被遗忘。
令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敦厚:诚实厚道。
奉己:对自己有所要求。
厉吾民:严格要求自己去管理百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华灯比喻短暂的繁华,暗示世事无常,表达出对世间事物易逝的感慨。"华灯能得几时新",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但这种热闹并不能长久保持新鲜。接着,诗人以"明日当为刍狗陈"进一步强调,即使是今日的盛况,转眼也将如同祭祀后丢弃的草狗一样,成为过去。
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时光荏苒、人事如梦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到"我识令君敦厚意",表达了对朋友敦厚品质的赞赏,然而,他也明白自己无法仅仅满足于个人享受,而应该"不能奉己厉吾民",即不能只顾自己的享乐,而应积极履行职责,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疾苦。
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道德风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