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
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
哀风(āi fēng)的意思:指悲伤的氛围或悲痛的情感。
冰溪(bīng xī)的意思:冰溪是指冰冷清澈的溪水,比喻人的心地清白无私,不受世俗污染。
晨兴(chén xīng)的意思:晨兴意为早起、早起的时候。形容人早晨起床活动、工作的时候。
低迷(dī mí)的意思:指事物不景气、不兴旺,处于低谷状态。
冬寒(dōng hán)的意思:寒冷的冬天。
伐冰(fá bīng)的意思:伐冰指的是破除冰层,比喻解决难题或困境。
非世(fēi shì)的意思:超凡脱俗,超越世俗尘嚣,与世无争。
寒更(hán gēng)的意思:指在夜晚时分读书学习。也泛指夜晚时分做事、努力工作。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门巷(mén xiàng)的意思:指小巷、背街小巷,也用来形容狭窄的地方。
鸣鸡(míng jī)的意思:指天亮的时候鸡鸣,比喻事情的开端或发生的征兆。
破山(pò shān)的意思:指能够突破困难、克服障碍,达到目标或取得成功。
穷栖(qióng qī)的意思:指贫穷困苦的生活状况。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烟火(yān huǒ)的意思:烟火是指烟雾和火焰,也用来比喻世间的红尘繁华和短暂的美好。
阴云(yīn yún)的意思:指不祥的预兆或困境即将到来的迹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冬日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山谷中早已感到冬天的严寒,枯萎的树叶与林木一般高低,这两句勾勒出了一幅深山入冬的静谧图景。诗人通过对季节变迁和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自己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这里,“门巷”指的是隐居之所,“非世路”表明它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何人念穷栖”则是诗人自问,谁会想到这般寂寞的生活。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淡泊与超脱。
接下来的“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描写的是自然界的动静之声,“哀风”和“破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视听效果,而“夕雪”、“误鸣鸡”则是对夜晚雪景中鸡误鸣的细腻刻画,显示了诗人对环境声音的敏感。
“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这里,“巢鸟”指的是在树上筑巢的鸟类,“侵旦出”表明它们天不亮就开始活动,而“饥猿无声啼”则是对饥饿小猿啼叫的写实,两句共同描绘了山中动物在严冬中的生存状态。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诗人清晨起床时点燃柴火取暖,同时也描述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情景,“开云”可能是指山间雾气散去,而“伐冰溪”则显示了生存的艰辛。
“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这里通过对老树和天气的观察,传达了一种萧瑟感,“老木”本已瘦弱,再加上寒冷就显得更加单薄无力,而“阴云晴亦低”则表现了即便是晴朗之日,天空也似乎低垂压抑。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诗人表达了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沉重,“我贫”直接指出了经济上的拮据,而“自求力”则显示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至于“颜色常低迷”,则可能是对外在世界的感受,或者是诗人内心情绪的一种写照。
最后,“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这里“时思”意味着偶尔的思考和回忆,而“灵台下”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或美好之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怀、细腻的描写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位山中隐者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