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水洞二首·其一》
《题水洞二首·其一》全文
唐 / 刘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梦想(mèng xiǎng)的意思:对未来的追求和期望,具有理想和抱负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武陵(wǔ líng)的意思:指能武能文、兼具武艺和文化修养的人。

仙家(xiān jiā)的意思:指仙人的家族或仙界的居住地。也用来形容人们生活得非常优雅、高尚,或者形容某个地方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云树(yún shù)的意思:云树是一个描述自然景物的成语,意为山上的云和树木,形容山景如画,美不胜收。

桃花源(táo huā yuá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群人远离尘嚣,生活在幽静、美好的地方。

桃花流(táo huā liú)的意思: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象,也用来比喻妇女的美貌。

翻译
桃花从武陵洞中流淌出来,心中幻想着仙家云雾缭绕的春天景象。
如今亲眼见到水流进入洞中,却发现那些人竟然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居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象的诗句,由唐代诗人刘商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幻想般的场景:桃花随流水飘逸而出,仿佛来自武陵洞中的仙家。在这个梦幻的世界里,云和树木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桃花流出武陵洞"一句,以桃花之美丽比喻仙境之美好。武陵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隐士或仙人居所的象征,这里则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梦想仙家云树春"进一步渲染了这个仙境的意境,云和树木都在这个季节中充满生机,与桃花共同构筑了一个永恒美好的画面。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却又将视角拉回现实世界。"今看水入洞中去"表明诗人已经从梦境中醒来,对这个仙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向往。

最后一句"却是桃花源里人"则揭示了一个深意: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水流入洞中,实际上隐藏着的是一个仙境中的生活,这里的“人”指的是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他们与常人不同,有着不一样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一句也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商
朝代:唐   字:子夏   籍贯:徐州彭城县   生辰:766年—779年

刘商,字子夏,徐州彭城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大历(766年—779年)年间进士。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刘商的很多诗歌。 
猜你喜欢

秋日酬张特玄

病寄南徐两度秋,故人依约亦扬州。

偶因雁足思闲事,拟棹孤舟访旧游。

风急几闻江上笛,月高谁共酒家楼。

平生意气消磨尽,甘露轩前看水流。

(0)

九华山费徵君所居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开。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白云事迹依前在,青琐光阴竟不回。

尽夕为君思曩日,野泉呜咽路莓苔。

(0)

闻杜鹃

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

孤馆觉来听夜半,羸僮相对亦无眠。

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

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

(0)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0)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旬休屏戎事,凉雨北窗眠。

江城一夜雨,万里绕山川。

草木散幽气,池塘鸣早蝉。

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

红槿粲庭艳,绿蒲繁渚烟。

行歌独谣酌,坐发朱丝弦。

哀玉不可扣,华烛徒湛然。

闻君乐林卧,郡阁旷周旋。

酬对龙象侣,灌注清泠泉。

如何无碍智,犹苦病缠牵。

(0)

秋日书怀

金貂玉铉奉君恩,夜漏晨钟老掖垣。

参决万机空有愧,静观群动亦无言。

杯中壮志红颜歇,林下秋声绛叶翻。

倦鸟不知归去日,青芜白露满郊园。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