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昭德源》
《昭德源》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景幽人迹少,惟有此源长。

水接天池绿,花分绣谷香。

僧闲多老大,寺古半荒凉

却怪寻山客何由上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山客(shān kè)的意思:山中的客人,指在山区居住或旅行的人。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天池(tiān chí)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湖泊,形容湖泊辽阔壮丽。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水画卷。诗人朱熹以“昭德源”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小溪的悠长与清澈,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景幽人迹少”,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稀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惟有此源长”一句,将视线聚焦于那条蜿蜒流淌的溪流,强调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水接天池绿,花分绣谷香”两句,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水色的碧绿与花香的浓郁,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色彩与香气,令人陶醉。这里的“天池”与“绣谷”分别象征着天空之境与锦绣之地,通过“接”与“分”的动词,展现了水与花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僧闲多老大,寺古半荒凉”则转向对寺庙的描写,通过“僧闲”与“寺古”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岁月沉淀、历史痕迹斑驳的画面。老僧的悠闲生活与古寺的沧桑感形成对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静谧与深邃,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却怪寻山客,何由到上方”两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探索者的赞叹与好奇。上方,通常指寺庙的最高处或精神的彼岸,这里不仅是对寻山客勇气与决心的肯定,也是对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白雁

白雁初临楚泽来,孤飞正值苇花开。

影迷积雪望难极,声入晓霜清更哀。

闲共云烟相掩映,偶逢鸥鹭不惊猜。

却疑玉塞辛勤久,历尽风霜毛羽摧。

(0)

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

不尽西山色,苍茫远帝都。

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寂寞隆中啸,悲凉督亢图。

昔贤知未遇,时一哭穷途。

(0)

秦淮女郎卞云装侨居半塘,八九年前曾过一面,比来湖,上见其案头有吴梅村诗册并虞山老人和章,寻览情词,不无今昔之感,因窃取二老意并云装近事,檃括成诗三首·其一

芸帙缃函系所思,玉人郑重远相携。

闷来只仗琵琶写,说处仍防鹦鹉知。

破镜刀环寻旧约,琼枝璧月费新词。

莫嫌大雅凋零尽,犹有春风属扫眉。

(0)

送邵横庵之秦中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

昨夜雨来不盈掌,山鬼叫啸农为愁。

远闻秦中黑霜下,化作??飞满野。

秦人瘠畏越人视,君今西去胡为者?

道是终南山色佳,四时众壑鸣风雷。

莲花百丈青到眼,骑龙直上升仙台。

君家昔人东陵老,种瓜却解尘缨早。

我欲随君问故侯,何由共踏青门道。

(0)

将归操

河之水兮波洋洋,我不济兮非无梁,回车东望涕沾裳。

(0)

新秋感兴三首·其三

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

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