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儿在腹,今已长过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深深思念与感慨。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母子情感的深厚展现得淋漓尽致。
“百岁似相期,安知有别离。” 开篇便以一种看似平静却又蕴含深意的语气,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母亲心中或许曾期待着与孩子共度百岁的时光,却未曾料到世事变迁,终将面临别离。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去时儿在腹,今已长过眉。” 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飞逝。从孩子还在母亲腹中时的小小生命,到如今已经成长到超过母亲眉毛的高度,短短数语间,浓缩了岁月的流转和成长的奇迹。这一转变不仅是物理上的成长,更是情感上与母亲之间联系的加深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母子关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命中的美好与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与担忧。通过简单而富有深意的叙述,诗人成功地触动了读者内心的情感,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沛上人松月传心小照读卷中方望溪先生文对雨成十四韵
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
泼墨洒云烟,为师作供养。
乘小舟渡江登黄鹤楼
汉上层阴初作雪,目送寒空鸟飞绝。
扁舟一叶横江来,水烟漠漠江天开。
玉笛仙人渺何处,黄鹄矶头仙枣树。
枣花吹落满城香,仙梦依稀武昌住。
武昌城下江水流,武昌城上三重楼。
游入到此不忍去,芳草白云生远愁。
我今亦是江湖客,望远登高头欲白。
不须更访白云楼,击楫中流楚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