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庐陵试院次陈明叔韵》
《庐陵试院次陈明叔韵》全文
宋 / 徐鹿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晓看窗影过飞鸦,短发蓬松一半斜。

两月不遨直瘦却,梦寻庾岭访梅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短发(duǎn fā)的意思:指头发短小,形容人的头发短。也可比喻事物长度短小。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蓬松(péng sōng)的意思:形容物体松软蓬松。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庾岭(yǔ lǐng)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事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庐陵试院中所见所感,充满了淡淡的忧郁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晓看窗影过飞鸦”,以清晨的光线透过窗户,映照出飞鸟的身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飞鸦的出现,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短发蓬松一半斜”一句,通过描写诗人蓬乱的头发,不仅表现了其不修边幅的状态,也暗含了岁月流转、年华老去的感慨。半斜的发型,更添了几分随性与洒脱。

“两月不遨直瘦却”,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出游的苦闷与身体的消瘦。这两个月的静坐与思考,或许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与内心的孤独。

最后一句“梦寻庾岭访梅花”,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梦中,他穿越到庾岭,寻找那盛开的梅花,寄托了他对自由与美好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一种逃避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徐鹿卿

徐鹿卿
朝代:宋   字:德夫   号:泉谷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生辰:1170—1249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寄同年卢员外

听尽莺声出雍州,秦吴烟月十经秋。

龙门在地从人上,郎省连天须鹤游。

休恋一台惟妙绝,已经三字入精求。

当年甲乙皆华显,应念槐宫今雪头。

(0)

入关言怀

背将踪迹向京师,出在先春入后时。

落日灞桥飞雪里,已闻南院有看期。

(0)

鹦鹉猫儿篇

霹雳引,丰隆鸣,猛兽噫气蛇吼声。

鹦鹉鸟,同资造化兮殊粹精。鹔鹴毛,翡翠翼。

鹓雏延颈,鹍鸡弄色。鹦鹉鸟,同禀阴阳兮异埏埴。

彼何为兮,隐隐振振。此何为兮,绿衣翠襟。

彼何为兮,窘窘蠢蠢。此何为兮,好貌好音。

彷彷兮徉徉,似妖姬躧步兮动罗裳。

趋趋兮跄跄,若处子回眸兮登玉堂。

爰有兽也,安其忍,觜其胁,距其胸,与之放旷浪浪兮,从从容容。

钩爪锯牙也,宵行昼伏无以当,遇之兮忘味。

抟击腾掷也,朝飞暮噪无以拒,逢之兮屏气。

由是言之,贪残薄则智慧作,贪残临之兮不复攫。

由是言之,智慧周则贪残囚,智慧犯之兮不复忧。

菲形陋质虽贱微,皇王顾遇长光辉。

离宫别馆临朝市,妙舞繁弦杂宫徵。

嘉喜堂前景福内,合欢殿上明光里。

云母屏风文彩合,流苏斗帐香烟起。

承恩宴盼接宴喜,高视七头金骆驼。

平怀五尺铜狮子,国有君兮国有臣。

君为主兮臣为宾,朝有贤兮朝有德。

贤为君兮德为饰,千年万岁兮心转忆。

(0)

饯唐永昌

洛阳难理若棼丝,椎破连环定不疑。

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

(0)

城南偶题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0)

拟古

饮马临浊河,浊河深不测。

河水日东注,河源乃西极。

思君正如此,谁为生羽翼。

日夕大川阴,云霞千里色。

所思在河处,宛在机中织。

离梦当有魂,愁容定无力。

夙龄负奇志,中夜三叹息。

拔剑斩长榆,弯弓射小棘。

班张固非拟,卫霍行可即。

寄谢闺中人,努力加飧食。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