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兰西窗下,萧艾病其根。
物各信所遭,此意谁与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的《秋怀十首(其三)》,通过对比兰花和萧艾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生际遇不公的感慨。
诗中以“莳兰西窗下,萧艾病其根”开篇,将兰花与萧艾置于同一环境中,形成鲜明对比。兰花被植于西窗之下,而萧艾则生长在其旁,暗示了两者命运的不同。接着,“白露堕秋夕,美恶两不存”,在秋夜的白露中,美与恶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寓意着世事无常,善恶难辨。
“寂寂芳畹空,离离幽佩昏”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兰花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凋零的情景,与之相对的是萧艾的生机勃勃。这里通过“芳畹空”与“幽佩昏”的对比,突出了兰花的孤独与萧艾的旺盛生命力。
最后,“物各信所遭,此意谁与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各自遭遇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命运不公,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论说呢?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
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
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