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蒙古部落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首句“咿哑知是过牛车”,以生动的拟声词“咿哑”描绘了牛车经过的声音,简单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让人听到了草原上牛车缓缓行进的节奏,感受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次句“学种嘉禾蔓不锄”,则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农耕生活中的智慧与乐趣。他们学习种植嘉禾,却并不急于除草,或许是为了让自然生态更加和谐,或是为了体验与自然共存的乐趣。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体现了蒙古族人民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第三句“看牧独回歌敕勒”,描绘了一幅牧人独自回程时放声歌唱的画面。这里的“敕勒”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古代民歌《敕勒歌》的意象,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自由、豪迈奔放的性格。牧人在归途中放声歌唱,既是对一天劳作的释放,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射生双获笑轩渠”,则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狩猎时的技艺与欢乐。通过“双获”(捕获两只动物)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狩猎技巧,也反映了他们面对自然时的自信与喜悦。笑声中的“轩渠”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人们在收获后的欢愉心情,体现了蒙古族人民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农耕、畜牧、狩猎等日常生活中的人文风貌和情感世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齐山
出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
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
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
我来严冬初,俯仰一今昔。
人烟久变故,鬼怪据幽僻。
披丛得小径,往来遭折屐。
乱石排犬牙,荒洞泯龙迹。
空馀岩前碑,雨日自淋炙。
黄花既非时,何以供太白。
但须历层巅,一笑天地窄。
谢鲜于伯几惠震馀琴云是许旌阳手植桐所斲
仙人巳归白云中,空馀手植青枝桐。
根柯盘郁如蛟龙,一朝辟历驱雷公,烈火半爇随狂风。
箕子之裔多髯翁,才气迈俗惊愚蒙。
抱持来归寻国工,斲为二琴含商宫。
我来自北欣相逢,持一赠我为我容。
自吾得此不敢寐,终夜起坐弹孤鸿。
下弦清泠上黄钟,转弦更张涕满胸。
黄虞巳远将无同,恨君不识牙与钟。
恨我不识瞽与矇,《周南》《大雅》当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