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海上韩杲》
《寄海上韩杲》全文
明 / 郑文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一纸相思托便鳞,客乡人寄故乡人。

看花深忆山中乐,只恐归迟不见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shànghángǎo
míng / zhèngwénkāng

xíngjìnqīngdàoshuǐhǎoshānhuánràorénjiā

liáoliáoquǎncháiménwàizhīqiáodōngshùhuā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客乡(kè xiāng)的意思:指在他乡、异地。

托便(tuō biàn)的意思:指借别人的手段、力量或者借助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乡人(xiāng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在同一乡村、出生地的人,也可指与自己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的人。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鉴赏

这首诗《寄海上韩杲》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一纸相思托便鳞”,以“一纸”开篇,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通过书信寄托思念之情的场景。这里的“便鳞”借用了鱼传尺素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书信如同鱼儿般承载着思念,穿越遥远的距离,传递到远方友人手中。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通信的方式,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收到书信时的期待与希望。

次句“客乡人寄故乡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身处异乡,却将思念之情寄予同样在外地的友人,这种情感的双向流动,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与友人紧密相连,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孤独与思念。

第三句“看花深忆山中乐”,诗人通过观察眼前的花朵,回忆起故乡山中的欢乐时光。这里运用了视觉与情感的双重联想,花朵不仅是眼前的景物,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美好记忆的触发点。通过“深忆”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之深,以及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深情追忆。

最后一句“只恐归迟不见春”,表达了诗人担心时间的流逝会错过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归期的担忧。这句话既是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是对友情和相聚的渴望。诗人担心如果归期太晚,春天就会过去,美好的时光不再,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也是对友情的珍惜与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郑文康
朝代:明   字:时乂   号:介庵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13—1465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猜你喜欢

和单令九日二绝·其二

行乐从来贵及辰,况逢节物一番新。

病夫久矣捐杯酌,怅望临风落帽人。

(0)

和用明梅十三绝·其十一

醉把天葩嚼蕊香,笔端翻水趁诗狂。

结成却荐和羹鼎,妙手先从锜釜湘。

(0)

池台

层台迟夕娟,清池弄秋水。

蟾明桂树间,鱼跃莲叶底。

如何惠庄津,乃在蒲城里。

(0)

题谈氏濯缨亭

茶陵水似沧浪清,我行征骖登小亭。

孔圣去矣不可见,野人有歌谁复听。

孟子能推孔圣心,寥寥斯意有谁寻。

中原可惜无人问,此日聊为梁父吟。

(0)

碧泉九日有感·其二

云日韬光山水幽,亭亭风送雁来秋。

当时祓禊千华好,今日登临万叶愁。

刻蜡桂香环远路,缕金莲色乱方舟。

丹青妙处身知在,不作浮鸥信浪流。

(0)

春日郊行

东郊野马烂氛氲,聊驾柴车问讯春。

远草绿沉烟雾里,高花红照绮罗新。

迎风柳占莺啼处,带雨泥融燕觜匀。

动植自私还自足,天边愁杀踏青人。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