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远曲》
《寄远曲》全文
明 / 王慎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辽西遣戍未期回,捣尽寒衣无寄媒。

砧响凭风送去,边头风又自西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头(biān tóu)的意思:边缘或角落。

辽西(liáo xī)的意思:指距离很远,非常遥远的地方。

凭风(píng fēng)的意思:依靠风力前进,比喻没有根据、依凭、凭空。

遣戍(qiǎn shù)的意思:指派士兵到边疆驻扎或戍守。

头风(tóu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群体中排名第一,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

未期(wèi qī)的意思:未来的时间,将来的期限。

无寄(wú jì)的意思:没有寄托,没有依靠。

砧响(zhēn xiǎ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时发出的声音,比喻做事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鉴赏

这首《寄远曲》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寒冷季节里思念远方戍边丈夫的情景。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点明了故事背景——丈夫被派遣到辽西边疆守卫,归期未定。这句简洁有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透露出女子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和对团聚的渴望。

次句“捣尽寒衣无寄媒”,描述了女子为丈夫准备衣物的场景。在寒冷的季节里,她将衣物一一捣平,以确保丈夫在边疆能保暖。然而,由于丈夫远在边关,无法亲自将衣物寄去,使得这份心意显得格外沉重和无奈。

第三句“砧响只凭风送去”,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深情与无奈。捣衣声(砧响)象征着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关怀,但这份情感只能借助风力传递,无法直接送达丈夫身边。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距离的遥远和沟通的困难,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最后一句“边头风又自西来”,以自然界的风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风的方向也暗含了时空的距离感,强调了主人公与远方丈夫之间的物理隔阂。这句话不仅描绘了环境特征,还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空间的广阔。

整体而言,《寄远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如捣衣、风送思念等,生动地展现了边疆战争背景下普通家庭的离别之苦和对和平团圆的深切渴望。语言朴素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慎中

王慎中
朝代:明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寄题宋职方翠楼

层楼幽趣称登临,望远凭高豁素襟。

棋酒等閒忘世虑,溪山最乐是家林。

松声带雨千峰外,潭影涵虚落照深。

此景为君珍赏甚,起余归兴欲抽簪。

(0)

次韵酬孙明复见寄

门外车尘绝,樽前俗虑无。

轻身脱羁绊,曳尾得泥涂。

出处天真在,炎凉物性殊。

寄言钦雅意,相望隔江湖。

(0)

答伯恭招棋

谁知坐隐妙通仙,国手那能得万全。

对面机关难测度,临危一著谩争先。

(0)

温陵吴氏瓠斋·其一

试问高斋底许,瓠瓜星舍明边。

椰大能容千古,壶中别有洞天。

(0)

挽新城徐岘山

骑鸾一去藐尘寰,万里天风杳佩环。

江海十年生白浪,星霜七秩陨朱颜。

瑶池月堕梦中梦,翠岘云归山外山。

身世到头秋露尽,吟魂犹自在人间。

(0)

送平石侄孙还杭

东风吹雨湿平芜,三叠阳关醉唾壶。

往事尽随尘世界,新来祇怪老头颅。

百年祖父留汤沐,千里儿孙有饭盂。

目断长亭休折柳,斜阳山外是西湖。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