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淮阴侯·其二》
《淮阴侯·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艰难惟一饭,天肯与王孙

草昧如此英雄不忍言。

汉兴因妇女臣节壶飧

谁分宫前草,离离血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草昧(cǎo mèi)的意思:指事物模糊,不明朗。

臣节(chén jié)的意思:忠诚的节操和品德。

妇女(fù nǚ)的意思:指已婚女性,也泛指女性。

壶飧(hú sūn)的意思:指饮食,尤指简单的饭食。

艰难(jiān nán)的意思:形容事情困难,不容易完成。

离离(lí lí)的意思:形容离别的悲伤心情。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谁分(shuí fēn)的意思:指事情的结果或归属不易判断,难以分辨清楚。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惟一(wéi yī)的意思:独一无二、唯一的

血痕(xuè hén)的意思:指血迹,也用来比喻残酷的战斗或激烈的斗争留下的痕迹。

一饭(yī fàn)的意思:指一顿饭,表示简单的食物或者一餐饭的能力。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淮阴侯(其二)》。诗中,诗人以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事艰难和英雄命运的感慨。"艰难惟一饭"描绘了生活的困苦,而"天肯与王孙"则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韩信仍保持着贵族般的尊严。接下来的"草昧多如此,英雄不忍言",反映出在乱世中,许多英雄都面临着无奈和沉默。

"汉兴因妇女"暗指韩信曾因吕后之计被贬为淮阴侯,这里借汉朝的兴衰来寓言个人的际遇。"臣节在壶飧"强调了韩信即使在困境中,对忠诚和节操的坚守,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象征着他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谁分宫前草,离离是血痕"以宫门前杂草的凄凉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剧,暗示了韩信的不幸遭遇,以及他对国家和自身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淮阴侯的故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历史反思。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南楼令六首·其三

深院下帘旌。薰炉小篆清。听疏疏、鸳瓦声轻。

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曾否破新正。

连宵拥病醒。数芳辰、草晕花醒。

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

(0)

念奴娇十一首·其二

斜风细雨,小重阳过后,几番寒到。

谁唤开筵丛菊下,胜事顿舒怀抱。

绿橘初香,紫螯新健,秋色分餐好。

茶烟轻飏,芸辉四壁相照。

何用擘阮弹筝,清尊密坐,便足供欢笑。

白发萧萧狂不减,何况二人年少。

烧烛题诗,分曹射覆,那惜频倾倒。

宵阑未去,蟾光已堕林表。

(0)

清平乐五首·其五

韶光已去,费却风和雨。

换了单衣凉几许,且向绿阴深处。

樱桃梅豆初圆,拈来一笑生怜。

只有清和风物,朝朝簸弄芳妍。

(0)

踏莎行四首·其二

密叶生秋,微云散绮,晚凉庭院人闲倚。

新词空谱望江南,江南回首三千里。

玉柄摇风,香衫着体,消魂往事重提起。

兜衾小卧不成眠,团圞月照窗纱里。

(0)

早春入山詹仲携酒野酌笑咏成诗

仲氏有幽兴,访我春山中。

冰霜策老马,觞豆驱孱童。

烟云满怀袖,那复尘土容。

空谷喜足音,真乐况天衷。

寒潮俯东岫,晴暄负南荣。

酌言永今日,咏归聊短筇。

(0)

雪游云岫峰

深雪撩狂兴,长蓑弄晓寒。

翠凌孤突兀,玉拱万㠝岏。

势合疑包地,尘空惬凭阑。

野情多僻尚,閒处擅奇观。

得句浮眉宇,抒思入渺漫。

诗魂清到骨,仙意欲腾翰。

认路樵无迹,题名竹有瘢。

馀生饶乐事,无地著忧端。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