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云嫌竹密,受月爱藤疏。
茶熟焚香饮,诗成洗砚书。
惟君知此况,愿数过吾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居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山静晚凉初”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傍晚时分山间的清凉与宁静。接着,“僧寮寂不如”则将这种宁静进一步深化,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接下来的两句“碍云嫌竹密,受月爱藤疏”,运用对比手法,以竹之密与藤之疏来象征不同事物的特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竹子的茂密可能遮挡了云彩,但藤蔓的稀疏却能更好地接纳月光,诗人似乎更偏爱后者,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审美偏好,也暗含着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在繁复与简单之间,寻找那份宁静与和谐。
“茶熟焚香饮,诗成洗砚书”这两句则直接展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通过泡茶、焚香、作诗、洗砚等细节,展现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焚香不仅为品茗添了几分雅致,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而作诗、洗砚则是其情感与思考的表达方式。
最后,“惟君知此况,愿数过吾庐”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与期待。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希望有懂得他心境的人能够前来共赏这份美好,分享这份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夏日傍晚园中的自然美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疎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醖,百璃间一醇。
老蘖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菰粽蘸蜜彩作丝,竹萌尚箨榴未子。
官居端午不可孤,小却文移谢胥史。
酒社切戒屐声疎,诗邮莫漫奚奴寄。
与君相望淮南北,宦游适偕乱山里。
老纡章绂我不称,路指云霄君未已。
相期玳席醉九室,先向花笺惊八米。
自昔词源浩千顷,粗许老子窥涯涘。
明朝酒罢诧里闾,颇尝见客今有此。
古人独醒怨不逢,时搴施薋弃蘅芷。
吏隐顾窃诗酒乐,自公委蛇容食寐。
一欢况复酬佳节,豪饮当观建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