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刘平子周献之过访留宿秋兰阁分得壶字》
《冬日刘平子周献之过访留宿秋兰阁分得壶字》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八年不相见一棹招呼

山水情俱远,琴尊不孤

论诗投玉案把酒对冰壶。

信宿莫辞数,心期不可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把酒(bǎ jiǔ)的意思:举杯祝酒,为了庆祝或表达祝福而举杯。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琴尊(qín zūn)的意思:指琴的声音高亢激昂,有如尊贵的人物。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水情(shuǐ qíng)的意思:指水的状况或水的情况。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信宿(xìn sù)的意思:信宿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物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和声誉。

心期(xīn qī)的意思:心愿、志向。

一棹(yī zhào)的意思:指一只船桨,比喻一种力量或手段。

玉案(yù àn)的意思:指贵重的案几,也比喻尊贵的人物。

招呼(zhāo hū)的意思:招呼指的是向别人打招呼或者呼唤,表示与人交流、接触或者往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在冬日里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雅致的文人风范。

首联“八年不相见,一棹此招呼”,开篇即道出了长久未见的友情,通过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位老友得以重逢,这份情感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巧妙地运用“一棹”这一动作,不仅描绘了舟行水上的画面,也暗含着友人之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联系。

颔联“山水情俱远,琴尊兴不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远离尘嚣的山水间,两位友人以琴声和酒杯为伴,共同享受着心灵的慰藉。这里的“琴尊”不仅指实际的乐器和酒器,更象征着他们之间深厚的精神交流与情感共鸣,使得孤独的时光变得不再寂寞。

颈联“论诗投玉案,把酒对冰壶”,则展现了两位友人聚会时的雅趣。他们谈论诗歌,如同将珍贵的玉石投入案上,既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彼此才华的欣赏;而“把酒对冰壶”,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体现了他们在艺术与生活的追求中所达到的境界。

尾联“信宿莫辞数,心期不可无”,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在短暂的相聚后,他们约定未来要多次相会,因为心中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期待,这份约定不仅仅是对友情的承诺,更是对精神世界追求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友人相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高雅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于精神生活和艺术追求的重视。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一

文饶论百揆,豪气阔天宇。

归来坐平泉,草木何足数。

只今和文第,怪石几风雨。

达生要忘累,人取应我与。

(0)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三

诛茅斩恶木,众卉方以朋。

掘沙到沮洳,方复见此澄。

客来恍异境,物象初不增。

以此自诳目,果下能日乘。

(0)

与客饮池上

脱略簿书外,按行池籞中。

笋长风解碧,莲净雨攲红。

佳客常契阔,良宵难会同。

巾车幸过我,取别莫匆匆。

(0)

句·其十二

晓梵鱼出听,夜禅石点头。

(0)

都下次韵谢松阳沈术人二首·其一

向来定远太平平,自殿银袍五百英。

觜距不堪誇试席,齿牙无复近乡评。

重探虎穴颜何厚,忽见稽山眼暂明。

赖有东阳老居士,相逢一笑又诗成。

(0)

汉严将军庙

汉史标名氏,宕梁存慕丘。

非惟能抗节,更独抱先忧。

全蜀悲衔璧,孤身欲断头。

湍奔砥柱屹,果硕剥阳留。

片语消威猛,三军尽辑柔。

词严偏蔼若,气正一何遒。

庙貌旒垂冕,祀将春复秋。

我来虔展拜,匪敢谓遨游。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