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题郭巨逢金卷》由元末明初诗人王行所作,通过“为亲忘子亦堪怜,锄底黄金岂偶然”这两句,展现了对郭巨这一典故的深刻理解与感慨。郭巨是古代孝子的典范,因深感母亲年老需要照顾,决定放弃自己的儿子以确保母亲的生活无忧。诗中“为亲忘子亦堪怜”,表达了对郭巨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行为的同情和敬佩。
接着,“锄底黄金岂偶然”一句,巧妙地将孝行与意外发现的财富联系起来,暗示了郭巨孝行的非凡之处,即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展现出不凡的价值。这不仅是对郭巨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寓意着高尚品德的内在价值往往超越物质的衡量。
“简册本期敦薄俗,晋人曾说邓攸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到通过记载历史(“简册”)来弘扬美德,以期改善社会风气(“敦薄俗”)。这里借用了另一个孝子邓攸的故事,强调了通过历史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晋人曾称赞邓攸的孝行,意味着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巨和邓攸这两个孝子故事的引用,探讨了孝道的崇高价值以及历史记录与道德教育的作用,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尊重与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斗百草.过中岩
笑问青神,借居黄叶君应可。
下噀无田,上洄赊酒,何事与天尽左。
好中岩,称笠影鸦锄,僧农双课。
便瀑径寻碑,经坛采药,世谁知我。年少青衿如昨。
来往嘉州,长向此间摇一舵。
几杵钟声,两朝山色,尽消向江楼佛火。
如今老,何计能陪应真坐。寺门锁。
夕阳烟,鹭鸶飞破。
花发沁园春.一春无佳日,拈此寄闷
困柳摧花,剪风丝雨,蹉跎郊外游兴。
清明过却,殢酒悭诗,负了翠娇红靓。阴晴无定。
春已在、酴醾芳径。
更做弄、琴润香焦,夜篝熏透兰㡧。酿出桐花冻。
冷试春衫,黄鹂屡误三请。
清尊破睡,锦字传歌,料峭琐窗笼暝。余寒犹劲。
啼梦觉、扶酲难醒。
恁饾饤、天气恹恹,不教人瘦谁肯。
月当厅.雨霁延月,和梅溪
缺月半挂帘钩上,轻钩恨眼,牢锁眉心。
漏短夜长,孤烛不照窗深。
沈水旋添袖香,重衣篝、薄掩辟寒金。
最凄楚、残蛩虚籁,似助哀吟。
孀娥倩影亭亭立,怕今宵、碧天离梦难寻。
厌旅倦怀,空自抚剑雷音。
争遣酒边效蛮语,只怜山袋怯瑶簪。
萧瑟意、穷秋老,尽百感光阴。
湘春夜月.彭春谷为析津名姝求赋其画芍药山屏
醉春杯。茜漪轻晕霞腮。
写入尺二吴绡,偏最惹风怀。
月下小乔移步,似剪将花叶,供养萧斋。
叹殊乡久客,心情减尽,幽抱难开。
湖州旧约,扬州画本,金谷新栽。
绣幕围香,谁更管、曼殊娇措,寻艳丰台。
千重露绮,眤睡余、欹枕横钗。
仗彩笔,把酥娘韵调,虫娘韵格,同赋翻阶。
兰陵王.夏至日行经新华门,次清真韵
九街直。残照镕金漾碧。
依依是、槐目马缨,送两城、愁作行色。鹃魂恋旧国。
应识春如过客。
龙池里、涛愤浪惊,潜沸哀潮几千尺。英雄总陈迹。
奈帝网隳纮,妖竖临席。桑田占麦虚新食。
嗟一旦魂断,八州云委,寰瀛行问遍海驿。
恨天限南北。伤恻。衅尤积。叹戢影弥天,空国沈寂。
高丘远海瞻何极。怕漆室忧啸,不如邻笛。
铜仙铅泪,共暗雨,竟夜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