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云数千级,忽登秦峪顶。
群壑马蹄下,商颜尚延劲。
百里多陶烟,十人九垂瘿。
夜黑月未上,灯火散林影。
安居(ān jū)的意思:指人们安定地居住或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稳定。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虎气(hǔ qì)的意思:形容人勇猛、气势汹汹,有如猛虎一般威猛。
疾苦(jí kǔ)的意思:疾苦是指痛苦、苦难、艰辛。
居乐(jū lè)的意思:居住在乐土中,指生活幸福安乐。
乐乡(lè xiāng)的意思:指人们乐于回到自己的家乡,感到安逸和满足。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民脂(mín zhī)的意思:指民间的草根力量。
鸣钲(míng zhēng)的意思:指公开批评或指责上级的错误或不当行为。
农樵(nóng qiáo)的意思:指农民和樵夫,代表勤劳朴实、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沙冈(shā gāng)的意思:指沙丘或沙堆。
山荒(shān huāng)的意思:指山区贫瘠、草木凋零的景象,也用来形容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的地方。
问疾(wèn jí)的意思:询问疾病
乡井(xiāng jǐng)的意思:指乡间的井,比喻小地方的环境、氛围或局限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秦峪岭前往商州的旅程,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以及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清末时期秦岭地区的风貌。
首句“梯云数千级,忽登秦峪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攀登秦峪岭时的艰难与壮丽,仿佛是踏着云梯直上天际,最终抵达山顶。接着,“群壑马蹄下,商颜尚延劲”则通过想象中的马蹄声,将读者带入到山谷深处,感受到山势的险峻和连绵不绝。
“风过虎气腥,山荒草木警”两句,通过风、虎、荒山、草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原始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艰苦。接下来,“民脂竭土祠,落日丹青冷”描绘了当地百姓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他们对土地的虔诚信仰,即使在夕阳西下、天地一片苍凉之时,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与坚定。
“射矢黄沙冈,鸣钲药子岭”则通过军事训练的场景,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艰辛也有坚韧。最后,“百里多陶烟,十人九垂瘿”描述了商州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特征,陶烟可能指的是制陶业的烟尘,垂瘿则是指因长期食用含碘食物不足导致的甲状腺肿大现象,反映了当地环境与生活的特殊性。
“下鞍问疾苦,农樵意自聘”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以及与地方官员的互动,展现出人文关怀的一面。“刺史政不苛,安居乐乡井”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肯定,认为良好的政治环境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家乡的美好。
“夜黑月未上,灯火散林影”则以静谧的夜晚景色收尾,月未升起,只有远处的灯火在树林间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暗示着尽管面临困难,但未来仍有光明可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还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