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妙峰庵二首·其一》
《游妙峰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朝暖南冈一杖藜,忽投深壑禅栖

共言伐翳通樵径后日来路恐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后日(hòu rì)的意思:指未来的某一天,即明天以后的日子。

来路(lái l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不明确或者不能确定。

樵径(qiáo jìng)的意思:指山林中的小路,比喻行走艰难的道路。

深壑(shēn hè)的意思:形容深沟壑,比喻差距极大或分歧很大。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清晨漫步于南冈,手持藜杖,偶然间踏入幽深山谷,寻得一处禅修之所的奇妙经历。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首句“朝暖南冈一杖藜”,以“朝暖”点明时间,早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为整个场景铺垫了温馨的基调。“南冈”则暗示了地点,位于山南的高地,通常被认为是风景秀丽之地。“一杖藜”则是行者的象征,诗人手持藜杖,缓缓前行,既体现了行走的轻松自在,也暗含着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精神。

次句“忽投深壑得禅栖”,描述了诗人不经意间踏入深谷,却意外地找到了一处静谧的禅修之所。这里的“忽投”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发现这一隐秘之地的惊喜与意外,同时也暗示了禅修之地的隐蔽与神秘。

第三句“共言伐翳通樵径”,可能是指在寻找禅修之所的过程中,诗人与同行者共同砍伐遮挡道路的杂木,开辟出一条通往山林深处的小径。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在探寻真理或内心平静的路上,需要克服障碍,勇往直前。

最后一句“后日重来路恐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探访时可能会迷失方向的担忧。然而,这种担忧也蕴含着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探索过程的珍视。它提醒我们,每一次的探索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而正是这些未知和挑战,构成了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句·其二

可胜亡国恨,犹有爱山心。

(0)

游骊山·其一

金玉楼台插碧空,笙歌递响入天风。

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王顾盼中。

(0)

满江红

近日衰迟,但随分、蜗涎自足。

底须共、红尘争道,顿荒松菊。

壮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沟中木。

又安知、幕下有词人,归心速。书尚在,怜鱼腹。

珠何处,惊鱼目。且依然诗思,灞桥人独。

不用回头看堕甑,不愁抱石疑非玉。

忽一声、长啸出山来,黄粱熟。

(0)

华岩僧舍耸翠

峻极攒空新泼蓝,山山头上立松杉。

高僧高处存高躅,不但云萝花作岩。

(0)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其一

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0)

访人不遇

旧径莓苔合,儿童独闭门。

踏霜归远店,凉月照空尊。

雁响蒹葭浦,风惊橘柚村。

知音在何处,凝寂欲销魂。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刘克庄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