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阳朝剪綵,守岁夜倾银。

恩赐嘉节无功自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hōngqīngchúchūn
sòng / wángānshí

yóucánbìngjiànliǎngniánchūn

zhōngwèishǐréncóngxīn

yíngyángcháojiǎncǎishǒusuìqīngyín

ēnsuíjiājiégōngzhīch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恩赐(ēn cì)的意思:恩赐是指上级对下级给予的恩惠和赏赐。

嘉节(jiā jié)的意思:嘉节是一个形容词成语,表示品质高尚、道德行为端正的意思。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人从(rén cóng)的意思:指人们跟随他人行动,没有独立的主见。

守岁(shǒu suì)的意思:守夜,守卫岁时不睡觉,特指除夕夜不睡觉,以祈求平安吉祥。

岁夜(suì yè)的意思:指一年的夜晚,也指年底的夜晚。

无功(wú gōng)的意思:没有成就或功绩。

阳朝(yáng cháo)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时候,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迎阳(yíng yáng)的意思:面向阳光,迎接朝阳。

自尘(zì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和行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次韵冲卿除日立春》。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透露出作者对新年、新气象的喜悦与期待。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这两句通过“腊”和“春”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更迭,暗示着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则是哲理性的表述,意味着万物在终结中孕育出新的生命,个人也能通过过去的经历获得新的自我。

"迎阳朝剪綵,守岁夜倾银。"

这里描绘了除夕和春节的景象。“迎阳”指的是面向温暖的阳光,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朝剪綵”则是除夕时家家户户挂彩灯、剪纸花的习俗;“守岁夜倾银”则形容了家人围坐在一起熬夜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而“倾银”比喻着夜晚的寂静和清凉。

"恩赐随嘉节,无功祗自尘。"

这两句表达了对上天或皇恩的感激之情。“恩赐随嘉节”指的是在佳节之际,人们期待着天赐恩惠;“无功祗自尘”则是说即使个人没有什么显著成就,也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福佑或好运。

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更透露出了作者对于时间循环、生命更新和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慧聚杂题.又依向主簿韵

鹭飞万顷碧光中,楚楚缁庐枕水穷。

事外有缘三径邃,眼前无碍九霄通。

转山僧道筇携雨,载月渔归席挂风。

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

(0)

示负书

平生万卷漫多闻,一悟中庸得本真。

从此尽将覆酱瓿,只于心地起经纶。

(0)

睡起偶书二首·其二

炉香一炷满床书,野杏山桃三四株。

食罢睡馀还独立,一身此外复何须。

(0)

几山出示阳桥唱和诸什窃慨英才之沈寂光景之流迈因两次其韵皆以少日为篇首一以赠监镇孙和仲一以赠知丞苗几山云·其二

少日称豪笔砚场,一官家近住河阳。

人情易变春云薄,世故饱谙秋鬓黄。

寒日苍凉临迥野,浩歌悲壮激哀商。

时平民乐官无事,醉倒题诗舞袖傍。

(0)

发东阳

客行无缓程,悲吟无缓声。

促促复促促,居家食不足。

徘徊重徘徊,欲行还欲归。

近怀远弗顾,强复驱车去。

(0)

赠王直方

不到王家近十年,子猷风韵亦依然。

旧时朋友今何在,别后新诗谁与传。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