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洲桦太半狉榛,瓯脱中居两国邻。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日本杂事诗(其二十二)》,由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日本地理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国际关系的敏感洞察。
首句“一洲桦太半狉榛”,以“一洲”概括整个亚洲,点明地理位置。“桦太”即今日本北海道,此处指代日本。“半狉榛”形容日本四周多为原始森林,自然环境独特。整体描绘出日本独特的地理风貌。
次句“瓯脱中居两国邻”,“瓯脱”原指边界地带,这里借指日本与邻国的边界。此句强调日本位于两个国家之间,暗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三句“罗刹黑风忽吹去”,“罗刹”是古代对俄罗斯的称呼,此处暗指沙俄。此句描述了沙俄势力的突然消散,可能是指19世纪末期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减弱。
最后一句“北门管钥付何人?”以“北门管钥”比喻控制北方门户的关键角色或权力,提出疑问:在沙俄势力减弱后,谁将接手管理这一重要区域?表达了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关注和对未来形势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日本地理环境、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敏锐感知。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婆罗门引.四月八日谢太后庆七十
一生富贵,岂知今日有离愁。锦帆风力难收。
望断燕山蓟水,万里到幽州。
恨病馀双眼,冷泪交流。行年已休,岁七十、又平头。
梦破银屏金屋,此意悠悠。
几度见青冢,虚名不足留。且把酒、细听箜篌。
光相寺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屃。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光相寺》【宋·汪元量】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屃。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5667c682da50e8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