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噫歌三首·其一》
《三噫歌三首·其一》全文
清 / 铭起   形式: 古风

噫,彼芦中人,遇兹渔父不以芦中老,亦唯渔父。

噫,惟今之人兮,渔父为谁宜。

终老于芦中兮,没世无知,没世以无知,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没世(mò shì)的意思:一辈子,终生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渔父(yú fǔ)的意思:渔夫、渔民

终老(zhōng lǎo)的意思:指到老年时仍然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芦中人(lú 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困境中保持冷静、镇定的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三噫歌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铭起所作。诗中通过对“芦中人”与“渔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彼芦中人,遇兹渔父。”开篇即以“芦中人”和“渔父”两个形象对比,暗示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状态。芦中人隐居于芦苇丛中,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而渔父则在水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象征着一种随波逐流、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以芦中老,亦唯渔父。”进一步阐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芦中人虽然选择了隐居,但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或孤独,因为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渔父则在水面上寻找生活的乐趣,享受着自由与自然的恩赐。

“噫,惟今之人兮,渔父为谁宜。”诗人在此发出感慨,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选择与抉择,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渔父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为稀缺,它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终老于芦中兮,没世以无知,没世以无知,噫。”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哀。诗人认为,尽管隐居芦中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但这种选择可能会使人在世时被世人遗忘,死后也无人知晓。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存在的深层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价值被忽视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铭起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野色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0)

龙溪

潺潺出乱峰,演漾绿萝风。

浅濑寒难涉,危槎路不通。

朝云起潭侧,飞雨遍江中。

更欲寻源去,山深不可穷。

(0)

沁园春.括白乐天庐山草堂记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

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俯听流泉。

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

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堂东瀑布飞悬。

似雨露霏微珠贯穿。

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

平生志,赖清泉白石,实听余言。

(0)

暮春

忙里偷闲慰晚途,春来日日在东湖。

凭栏投饭看鱼队,挟弹惊鸦护雀雏。

俗态似看花烂漫,病身能斗竹清癯。

一樽是处成幽赏,风月随人不用呼。

(0)

秋思二首·其一

少日猖狂不自谋,即今垂死更何求。

简编不隔圣贤面,梦寐时为河岳游。

浊酒未倾心已醉,长歌欲发涕先流。

石帆射的烟岚晚,过雁声中又一秋。

(0)

冲雪至馀庆觉林雪连日不止

策蹇清吟涉若耶,灞桥犹恨近京华。

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

林雀无声溪彴断,炊烟不动竹篱斜。

胜游更觉平生少,未羡银河泛客槎。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