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重 简 王 明 府 唐 /杜 甫 甲 子 西 南 异 ,冬 来 只 薄 寒 。江 云 何 夜 尽 ,蜀 雨 几 时 干 。行 李 须 相 问 ,穷 愁 岂 有 宽 。君 听 鸿 雁 响 ,恐 致 稻 粱 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寒(bó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但寒冷程度不深。
稻粱(dào liáng)的意思:稻粱是指稻谷和粱谷,泛指粮食。也用来比喻食物、生活等物质条件。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甲子(jiǎ zǐ)的意思:甲子是指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中的一个单位,也表示六十年的周期。在成语中,甲子常用来表示长时间、久远的意思。
穷愁(qióng chóu)的意思:形容极度贫穷和忧愁。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行李(xíng lǐ)的意思:行李指出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 注释
-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六十甲子之一,代表一个周期。
异:异常,不寻常。
薄寒:轻微的寒冷。
江云:江面上的云。
何夜:何时夜晚。
蜀雨:四川的雨。
几时乾:何时停止。
行李:行旅之事,指旅途中的事务。
穷愁:困苦和忧愁。
岂:难道,哪里。
宽:缓解,减轻。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响:叫声。
稻粱:稻谷和高粱,代指食物。
难:困难,难以保障。
- 翻译
- 甲子年份里,西南之地气候异常,冬天只有轻微的寒冷。
江上的云何时能消散,四川的雨又何时能停歇。
行旅之事还需互相询问,困苦愁苦何时才能得到缓解。
你听到鸿雁的叫声,恐怕会让我担忧粮食供应难以保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行李和穷愁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困难时期人们生活之艰辛的深刻体察。
“甲子西南异”,这里的“甲子”指的是干支纪年的一个组合,而“西南异”则可能暗示着某种不寻常的自然现象或是环境变化。这种开篇便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情景,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关注。
“冬来只薄寒”,诗人通过对气候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意外之感,因为在人们期望中,冬天应当是寒冷的,而现实中的寒冷却并不如预期那般强烈。这种反差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乾”连续两句都在询问自然界的情况,江上的云彩何时会散去?蜀地(即今四川一带)的雨水又要持续多久才会停止。这里的“江云”和“蜀雨”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宁。
“行李须相问”,这一句转向了人事,行李可能指的是远行者携带的简单物品,或是流离失所者的家当。这里诗人提醒读者需要关注这些人的处境,他们或许正面临着生计和未来的不确定。
“穷愁岂有宽”,“穷愁”指的是贫困和忧虑,而“岂有宽”则是询问这种忧虑是否能够得到缓解。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这些处境艰难之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现实中的某种残酷。
最后两句,“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则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提醒。鸿雁的叫声常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远行者的思念,而“恐致稻粱难”则表达了如果不重视百姓的生活困境,可能会导致粮食短缺,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安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的描写,以及对统治者的一番劝诫,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三次韵姚令威雪消
微霰疏飘,骄云轻簇,短檠黯淡笼纱。
冷禁兰帐,清晓忽飞花。
已是平芜步阔,那堪更、折竹如蓑。
凭栏处,关心一叶,归兴渺无涯。
为瑞,已多少,适从狼子,来自龙沙。
赖吾皇神武,薄海为家。
尽扫腥风杀气,依然放、红日光华。
回头看,山蹊水坞,缟带不随车。
满庭芳·其六代乡大夫报劝
油幕初开,骍旄前导,暂归梓里舂容。
致身槐揆,功在鼎彝中。
自是襟怀绝俗,今犹记、笔砚陈踪。
张高会,君恩厚赐,乐与故人同。
把麾,鄞水上,相看青眼,谁复如公。
况亲陪尊俎,笑接群翁。
坐上笙歌屡合,须拚到、晓日酣红。
公今去,恩波四海,桃李尽东风。
满庭芳·其二茅舍
柴作疏篱,茅编小屋,绕堤苦竹黄芦。
老翁蜗处,却自乐清虚。
理钓何妨钩直,据琴又、不管弦无。
逍遥处,都捐世虑,忘我亦忘渠。雨馀。
添美景,眉横山妩,脸媚花腴。
笑凡间粉黛,浓抹轻涂。
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后、一枕蘧蘧。
起来见,龟翻鹤舞,却是寿星图。
粉蝶儿·其一元宵
一箭和风,秾熏许多春意。闹蛾儿、满城都是。
向深闺,争剪碎、吴绫蜀绮。
点妆成,分明是、粉须香翅。
玉容似花,全胜故园桃李。最相宜、鬓云秋水。
怎教他,却去与、庄周同睡。
愿年年,伴星球、烂游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