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碑记(bēi jì)的意思:指留下记录或纪念的文字或事物。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粉黛(fěn dài)的意思:指女子妆饰得体,文雅美丽。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黄土(huáng tǔ)的意思:指黄色的土壤,也用以比喻贫瘠的土地或环境。
惊烽(jīng fēng)的意思:指战争爆发,战火燃起的信号。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戍歌(shù gē)的意思:指在军营或边防驻地里唱的歌曲,寓意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友的离别。
松篁(sōng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慈善。
苔藓(tái xiǎn)的意思:形容事物长时间不被整理或照顾而显得陈旧、破败。
赢得(yíng de)的意思:获得胜利或成功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云阿(yún ā)的意思:形容人多、声音大的喧闹场面。
灶烟(zào yān)的意思:指在灶台上冒出的烟雾,比喻家庭和睦、平安幸福。
竹院(zhú yuàn)的意思:指竹子围成的院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田坪八景之一的惠妃古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遗迹的沧桑与壮美。首句“何年粉黛逐狼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时间抽象为“粉黛”随风飘逝,暗示了历史的悠远与变迁。接着,“三石遗踪势嵯峨”描绘了古迹的雄伟壮观,三块巨石见证了历史的痕迹,其巍峨之势令人叹为观止。
“兵男已从黄土没,灶烟犹起白云阿”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宁静。士兵们已长眠于黄土之下,而灶烟却在白云深处袅袅升起,象征着生活仍在继续,和平得以延续。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月明竹院惊烽火,风动松篁奏戍歌”则进一步渲染了古迹的氛围。月光下的竹林中,烽火似乎被惊醒,而微风吹动松竹,仿佛在演奏着边关的守卫之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历史的动荡与英雄的守护。
最后,“苔藓半封碑记古,千秋赢得玺褒多”总结了古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碑文虽被苔藓覆盖,但其记载的历史故事依然值得后人铭记,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与褒奖。整首诗通过对惠妃古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别卢原父
苍梧云影漓江碧,曾共浮舟探水石。
一从分秧十经秋,又向苏堤理游屐。
湖光峰翠日氤氲,笔底飞来三竺云。
都将两眼故山泪,拭向佳人簇蝶裙。
虽云丈夫志九域,九州未许誇言历。
不知从此各分飞,还得几回十载别。
绿惨红愁又一春,鹧鸪遥共子规论。
莫道五湖虾菜好,天涯愁杀倚门人。
哭侄仲良
自女有知来,及吾事女祖。
嬉笑一堂中,与语复与处。
及长弄柔翰,颇能作奇语。
既与吾此流,吾亦朋友女。
女喜我情欢,我悲女心苦。
臣叔实不痴,知者或女许。
方期各努力,与女共千古。
恶风一夕来,凋我琼枝树。
伯道尚无儿,奉倩竟殉妇。
痛绝堂上人,我兄兮女父。
盖棺事已定,头角总无据。
犹冀死有知,得见吾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