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正仲遗蛤蜊》
《吴正仲遗蛤蜊》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紫缘常为海错珍,吴乡传入楚乡新。

樽前已夺蟹螯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zhòng
sòng / méiyáochén

yuánchángwèihǎicuòzhēnxiāngchuánchǔxiāngxīn

zūnqiánduóxièshìwèidāngchúngēngwǎngduìr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楚乡(chǔ xiāng)的意思:指楚国,也用来形容乡村的景色美丽。

传入(chuán rù)的意思:指信息、消息、声音等传递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的意识中。

莼羹(chún gēng)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莼菜汤羹,也用来形容美食。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海错(hǎi cuò)的意思:指海洋中的岛屿错综复杂,难以辨认的情况。引申为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辨认清楚的状态。

蟹螯(xiè áo)的意思:比喻人的手段狠辣、凶狠。

注释
紫缘:指紫色的贝类或海产,因其罕见而珍贵。
海错:海中的各种珍奇异物,包括贝类、鱼类等。
吴乡:古代江南地区,这里指吴地。
楚乡:古代南方地区,这里指楚地。
夺:夺取,引申为超越或胜过。
蟹螯味:蟹的美味,比喻其他海鲜的鲜美。
当日:当时,指过去的某个时刻。
莼羹:一种以莼菜制成的汤,古代江南名菜。
枉对:白白面对,意指辜负了。
翻译
紫色的缘分常常被视为珍贵的海产
这种美食从吴地传入楚地,成为新鲜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吴正仲遗蛤蜊》。诗中通过"紫缘常为海错珍",描绘了蛤蜊作为珍贵的海产,深受人们喜爱。"吴乡传入楚乡新"则暗示了这种美食从吴地流传到楚地,成为新的美食风尚。接着,诗人通过"樽前已夺蟹螯味",表达了蛤蜊的美味甚至可以媲美蟹螯,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一句"当日莼羹枉对人",则以对比的方式,惋惜地感慨如果早知蛤蜊如此美味,之前对着莼羹(江南名菜)或许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蛤蜊的鲜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食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和人子夜四时歌·其四

窈窕月华来,对月理瑶筝。

将心托弦语,几弄未成声。

非关霜气涩,不忍苦分明。

(0)

杂诗·其十四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

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

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

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0)

杂诗·其一

猗兰生幽林,秀叶凝绿滋。

含芬静不发,默与清风期。

美人闲婉娈,遗世从云螭。

袖中双珠明,照人冰玉姿。

群动溺忧患,閟光无同嘻。

寂寥岁将晚,独往歌紫芝。

(0)

题方干旧隐·其二

奇峰重复叠,宅在翠屏间。

僧到偏怜静,云留自共闲。

岩前樵径接,门外钓舟还。

老约为邻并,须求一亩山。

(0)

南楼晚望

海角长安望尔赊,日边云影更横斜。

身闲梦觉俱成蝶,眼病朝昏只见花。

可但陶潜能避俗,不应范蠡便浮家。

君恩未报惊华发,目断飞鸿水四涯。

(0)

知郡韩公挽诗·其二

雁塔联名旧,盐车得路先。

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

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