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有童,愿以名垂。何以字之,薛孙薛儿。
- 翻译
- 太阳升起便去耕作,太阳下山就回家。官吏不来上门打扰,夜晚门也不用关上。
家中有小孩和童仆,希望他们的名声流传。如何给他们取名呢?就叫薛孙、薛儿吧。
- 注释
- 日出:太阳升起的时候。
耕:耕田,耕作。
日入:太阳落下的时候。
归:返回,回家。
吏:古代指低级官员或衙役。
门:家门。
夜:夜晚。
扉:门扇,这里指大门。
有孩有童:指家中有年幼的孩子和稍大的仆童。
愿:希望。
以:用。
名垂:名声流传下来。
何以:用什么。
字之:给他们取名。
薛孙薛儿:这里是举例的姓名,薛孙可能是姓薛的孩子,薛儿可能是指小名或昵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笛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平凡而安逸生活的向往。"日出而耕,日入而归"写出了农人的勤劳与规律的生活节奏,他们辛勤工作,但不被官吏打扰,享受着简单却自由的生活。
"吏不到门,夜不掩扉"表明这里没有官吏的骚扰,人们可以安心地过夜,不需要关上家门。这种描写反映出一个远离官场纷争、充满和谐与宁静气息的地方。
"有孩有童,愿以名垂"则表达了对后代的美好祝愿,希望子孙满堂,能够延续家族的名字,让它流传下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和血脉相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何以字之,薛孙薛儿"可能是诗人对孩子们给予的字或名做出的解释。这里的“薛”可能是一个姓氏或者一个特定的字辈,而“薛孙薛儿”则强调了家族中一致的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族谱记载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耕生活、家庭和谐以及延续家族血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景象。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于平静无忧人生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
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
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
当年困流俗,钻纸如痴蝇。
一朝脱尘网,决若飞鸟惊。
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
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
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
忽然辨疆域,独得分专城。
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
馀事不着意,自然造纯精。
怜君生卑微,也缚利与名。
持身抱馀恨,写物多遁情。
以此游世间,心虑何由平。
再拜谢师言,得闲频寄声。
又题琳师房刘行简给事墨竹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琳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