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游罗浮·其四望罗浮》
《卧游罗浮·其四望罗浮》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古风

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

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

我寻五岳来,未问仙家事

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顶望(dǐng wàng)的意思:指高高仰望,非常崇拜或敬佩。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衡山(héng shā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很好。

家事(jiā shì)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琐碎事务。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五岳(wǔ yuè)的意思:五岳是指中国境内的五座最高的山峰,也用来比喻五个最重要的地方或者人物。

无异(wú yì)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仙家(xiān jiā)的意思:指仙人的家族或仙界的居住地。也用来形容人们生活得非常优雅、高尚,或者形容某个地方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仙境的向往。首句"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暗示了山势的雄浑以及可能隐藏的神秘力量。接下来的"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以至于连日月在其间都显得暗淡,犹如被遮蔽在绿色的云雾中。

诗人以寻访五岳的旅程为背景,表明他对道教名山的敬仰,但并未直接涉及仙家之事,而是选择了"未问仙家事",显示出他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则通过登顶远眺,将视线投向广阔的九州大地,并特别指出衡山位于西方,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的观察和对衡山的定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壮美,又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陈献章作为明代文人,其诗作往往融入个人的哲学思考,这首《卧游罗浮(其四)望罗浮》也不例外。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莆田杂诗二十首·其七

鶗鴂青春晏,绕鼩白社骄。

掠风雏燕翼,界雨晚虹腰。

醥醁银床沥,葑茸紫涧苗。

到家幸无苦,浦溆有回潮。

(0)

送新淦余宰虞卿

时平循良用,墨绶纷委蛇。

夫子西南英,三十朝绅拖。

爰来慈众儿,一掬芝眉和。

里闾无愁叹,卒岁知婆娑。

牛解等是刃,恩染谁非波。

神闲略朱墨,日永馀弦歌。

及瓜赋归欤,去去可奈何。

舂容云涛里,一叶翩经过。

羹鱼饭香籼,凉衣送长哦。

三年种桃李,留得春阴多。

邓挽徒虚语,祢翮方云摩。

行哉尚良食,吾君正卷阿。

(0)

送曾灵永赴举

孟荀久不作,吾道竟茫茫。

滔滔天下人,生死名利缰。

誇儿骋新学,剽窜摸青黄。

爬罗尽砂砾,气焰苦不扬。

初如拆袜线,那复一条长。

又如抄选客,十九为琳琅。

埋没太古音,啾耳纷蜩螗。

曾郎春不如,阔印眉间堂。

十年读书史,一日胸胆张。

兴来洒酣笔,落纸松丸香。

摧颓鹙鸧间,识此雏凤凰。

梅天暑气湿,江东潦声狂。

辞我归袂拥,霜蒲挂高樯。

飘翩不可留,横槊赴文场。

期子勿苟作,琼瑶撷新芳。

莫学下俚曲,黄花间折杨。

由来玉山粒,梗涩在秕糠。

河虽一掬波,曾是九秋潢。

行行事斯语,看子摩天翔。

(0)

题双瀑亭

万斛珠玑泻碧空,几年含蓄在龙宫。

春秋未断纵横势,南北曾奔次第雄。

莫向寒岩长漱石,好归沧海共成功。

曾看清夜陪明月,影破朝阳凤入桐。

(0)

挽司空申国吕公六首·其一

浩荡风云地,哀荣属老臣。

两朝尊柱石,三世擅经纶。

际会看前辈,安宁付后人。

不须论制作,风俗近还淳。

(0)

恭挽钦圣宪肃皇太后二首·其一

维昔艰难际,安危属母慈。

元龟犹不豫,大策更谁咨。

搴雾云方合,当空月遽迷。

圣君常泣慕,常以舜为师。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