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寒漏(hán lòu)的意思: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前蜀 毛文锡 《恋情深》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
(2).指寒天的漏壶。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 唐 钱起 《效古秋夜长》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吕温 《早觉有感》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凌空(líng kōng)的意思:悬空、飞跃、超越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曙更(shǔ gēng)的意思:指天刚亮的时候,鸟儿开始歌唱,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也比喻新时代的来临。
虚籁(xū lài)的意思:指轻微的声音或轻柔的音调。
遥想(yáo xiǎng)的意思:回想往事,追忆过去。
摇曳(yáo yè)的意思:摇动、摆动
应律(yìng lǜ)的意思:遵守规律,按照法度行事。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舂容(chō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人们争先恐后地追求美好的容貌。
重林(zhòng lín)的意思:指森林茂密、繁荣的景象。
- 注释
- 寂寂:形容静悄悄的。
重林:密集的树林。
拂水:轻轻掠过水面。
凌空:升上天空。
舂容:形容钟声悠扬有节奏。
摇曳:摆动,摇晃。
虚籁: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声、流水声。
远砧:远处传来的捣衣棒敲击衣物的声音。
寒漏:滴漏计时器,此处指时间流逝。
侵:侵扰,打扰。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而悠长。
何处寻:寻找哪里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 翻译
- 霜降后的钟声刚应合着节律,静静地穿透重重树林。
轻轻拂过水面的声音适合静静聆听,升入空中扩散出深远的回音。
舂容的节奏还未停歇,夜晚摇曳的钟声渐深沉。
月光下,钟声与自然的宁静和谐共鸣,风中还夹杂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钟声纯净,连寒冷的滴漏声也清晰可闻,悠闲中又怕天边曙光的侵扰。
遥想在千里之外的山峦,那清冷的钟声又将在哪里飘荡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中听闻霜钟之声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寂寥孤独的情感体验。
"霜钟初应律"一句,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深人静时分,而霜钟之声刚好响起,这个“初”字表现了诗人对声音细微变化的捕捉。"寂寂出重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霜钟声在寂静中传来,仿佛从层层叠叠的森林深处发出的效果。
接下来的“拂水宜清听”和“凌空散迥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声音美感的享受,也描绘出了霜钟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中依旧保持着警醒,而“摇曳”一词更添了一种悠扬、不急不缓的情怀。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两句,通过月光与风声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空灵而宁静的夜晚氛围。霜钟之声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悠扬、遥远。"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早晨临近的一种感慨。
最后,“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于霜钟声来源的好奇与向往,以及一种超越现实环境、追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泠泠"一词形容声音之美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霜钟声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高燕飞何捷,啄害恣群雏。
人岂玩其暴,华轩容尔居。
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
乃知不平者,矫世道终孤。
阳和含煦润,卉木竞纷华。
当为众所悦,私已汝何夸。
北里秘秾艳,东园锁名花。
豪夺乃常理,笑君徒咄嗟。
即事九首
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
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
十年深隐地,一雨太平心。
匣涩休看剑,窗明复上琴。
明时那弃置,多病自迟留。
疏磬和吟断,残灯照卧幽。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
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落叶频惊鹿,连峰欲映雕。
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旅思又惊夏,庭前长小松。
远峰生贵气,残月敛衰容。
林鸟频窥静,家人亦笑慵。
旧居留稳枕,归卧听秋钟。
华宇知难保,烧来又却修。
只应巢燕惜,未必主人留。
幽鸟穿篱去,邻翁采药回。
云从潭底出,花向佛前开。
狂题二首
草堂旧隐犹招我,烟阁英才不见君。
惆怅故山归未得,酒狂叫断暮天云。
须知世乱身难保,莫喜天晴菊并开。
长短此身长是客,黄花更助白头催。
村西杏花二首
薄腻力偏羸,看看怆别时。
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
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
无因留得玩,争忍折来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