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迁(bù qiān)的意思:坚守原地,不移动或不变化。
豆荚(dòu jiá)的意思:指豆荚中的豆子,比喻事物内部的内容或核心。
肥田(féi tián)的意思:指土壤肥沃、适合耕种的田地。
口诀(kǒu jué)的意思:指能够帮助人们记忆事物或知识的短句或歌谣。
齐民(qí mín)的意思: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土物(tǔ wù)的意思:指土地上的物产,也泛指土地、自然界的事物。
吾土(wú tǔ)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罂粟(yīng sù)的意思:指罂粟花,也指罂粟的果实。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园丁(yuán dīng)的意思:指照料花草树木的人,也比喻照顾、教育他人的人。
自相(zì xiāng)的意思:自我相互之间。
- 注释
- 花:指代花朵,罂粟是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植物。
罂粟:一种植物,以其鲜艳的花朵和鸦片提取物而闻名。
橘:常绿乔木,果实可食用,有迁移性。
茄藤:指茄科植物的藤蔓。
硬地:土壤质地较硬,排水良好的地方。
恶:不喜欢,对...不利。
肥田:过于肥沃的田地。
元协:元朝时期的农业著作或文献。
齐民术:古代农书,介绍农业生产技术。
夷吾:指管仲,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此处可能借指农耕知识。
土物篇:关于土地和作物的篇章。
园丁:从事园艺的人。
初未读:起初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
口诀:口头传授的秘诀或经验。
自相传: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学习。
- 翻译
- 花朵如同罂粟,不会像橘树般迁移
茄藤适合生长在坚硬的土地,豆荚却不喜欢肥沃的田地
元朝的农艺著作中记载了百姓的种植技术
园丁起初并未阅读这些书籍,而是通过口口相传学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园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花卉和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观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农业智慧。诗中的“花有如罂粟,能同橘不迁”表明某些花朵像罂(一种古代酒器)和粟(小米)一样,可以与橘树并存而不会相互影响,这里可能指的是它们可以共生但各自独立,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迁移。接下来“茄藤宜硬地,豆荚恶肥田”则是说茄子和豆类作物更适合种在坚硬的土地上,而丰富的肥沃土壤反倒不利于它们的生长。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元协齐民术,夷吾土物篇”,这里的“元协”可能指的是农业的基本原则,“齐民术”则是平衡人民的生活技巧,“夷吾土物篇”则可能是一种关于如何管理土地和物产的文献或知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业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的认识。
最后,诗人提到“园丁初未读,口诀自相传”,这里的“园丁”是指种植花木的人,“初未读”意味着这些园丁可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而“口诀自相传”则说明他们之间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知识和技巧是通过口头传授代代相传的。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农业知识,还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