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侍妾梁氏文姞·其七》
《哭侍妾梁氏文姞·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殷勤汤药事,两抱女君哀。

复归蒿里无缘老莱

三人无百岁,一穴作双台

左右黄土连阴待种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复归(fù guī)的意思: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恢复原状

蒿里(hāo lǐ)的意思:蒿里指的是草丛中的一株蒿草,比喻隐藏在众多事物中的真相或者真实情况。

黄土(huáng tǔ)的意思:指黄色的土壤,也用以比喻贫瘠的土地或环境。

老莱(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连阴(lián yīn)的意思:指连续多日阴天,没有晴朗的天气。

女君(nǚ jūn)的意思:女君指的是女子担任君主或者女子地位崇高尊贵。

双台(shuāng tái)的意思:指两个相同的台子,比喻两个地位、身份相同的人。

汤药(tāng yào)的意思:指治疗疾病的药物。

无缘(wú yuán)的意思:没有缘分或者机会。

亦复(yì fù)的意思:也能够再次复原、恢复原状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哭侍妾梁氏文姞(其七)》。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妻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首句“殷勤汤药事”表达了丈夫对妻子的悉心照料与关怀,通过“汤药事”这一细节,展现了夫妻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接着,“两抱女君哀”一句,既指出了妻子生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也暗含了对妻子去世后留下孤儿寡母的哀痛之情。

“亦复归蒿里,无缘逐老莱”则表达了对妻子无法再享受天伦之乐的遗憾,同时也借用了古代孝子老莱子的故事,来寄托对妻子的怀念与敬仰。老莱子为了使年迈的父母开心,常扮成小孩嬉戏,屈大均此处用此典故,既是对妻子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其早逝的惋惜。

“三人无百岁,一穴作双台”则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感叹人生短暂,即使是亲密的三口之家也无法避免生离死别。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妻子与丈夫将共同安息于同一墓穴,成为永恒的伴侣。

最后两句“左右分黄土,连阴待种梅”,形象地描绘了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虽然现在两人已分别埋葬在黄土之下,但未来某日,他们可以共同欣赏梅花盛开的美景,象征着爱情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入城过鳌峰就珍午閒话

俦中可语本无多,移坐倾襟奈瞑何。

馀暑转从秋令剧,夕风犹送市声过。

七旬不见诗连牍,一昨相望月在波。

穷薄说来还自哂,年年花后赏残荷。

(0)

答邱菽园海南见寄

陆沈我正思浮海,市隐君翻说买山。

万里霜钟秋感气,重溟风羽倦知还。

诗骚古意元空谷,厨及高名自远寰。

闻道鹤书南下数,肯容跌宕钓屠间?

(0)

温泉

沁红三十六鸳鸯,石甃莲花出水香。

春澡珠尘温玉液,冬围锦幄醉云浆。

西风栈阁铃声咽,衰草宫门辇路长。

鹦鹉不知亡国恨,唤人来试贵妃汤。

(0)

利州皇泽寺·其二

瑶光无事学三乘,寿邸何曾冀上升。

毕竟仙家输佛力,乾陵犹得望昭陵。

(0)

书近事

云汉昭回尾注天,漏天漏尽旱经年。

妖虹吸水田都涸,老木生烟火自然。

吏放早衙争野菜,人喧夜市卖山泉。

干戈饿殍同枯骨,凄绝荒原古道边。

(0)

笼鸟

郁郁此淹留,飞腾未有由。

无穷身世感,岂屑稻粱谋。

生小能渝舞,羁栖类楚囚。

何人解罗网,一举海天游。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