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西来意,终为灶下薪。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灵 寿 木 宋 /张 舜 民 曲 木 天 然 性 ,叨 名 席 上 珍 。节 高 工 礙 手 ,倚 壁 快 扶 人 。莫 问 西 来 意 ,终 为 灶 下 薪 。他 时 俘 颉 利 ,拜 赐 敢 忘 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碍手(ài shǒu)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妨碍或阻碍了他人的行动或工作。
拜赐(bài cì)的意思:恭敬地给予礼物或赠品。
叨名(dāo míng)的意思:指喜欢自吹自擂,总是提及自己的名声或成就。
高工(gāo gōng)的意思:指技艺高超的工匠或工程师。
颉利(xié lì)的意思:指能够超越常人,迅猛突进的意思。
来意(lái yì)的意思:指来访的目的或意图。
木天(mù t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善良、纯真无邪,不懂世事的样子。
他时(tā shí)的意思:指将来某个时候,将来的时候。
天然(tiān rán)的意思:指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或改变的。
忘身(wàng shēn)的意思:指人忘却自己的身份、地位,投身于某种事业或活动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席上(xí shàng)的意思:指在宴会或会议的席位上,也泛指在正式场合的座位上。
席上珍(xí shàng zhēn)的意思:指在饭桌上珍贵的食物或美味的佳肴。
- 注释
- 曲木:弯曲的木材。
天然性:自然特性。
叨名:有幸得到。
席上珍:宴席上的珍贵物品。
节高:坚硬。
碍手:难以处理。
倚壁:倚靠墙壁。
快扶人:快速提供支撑。
莫问:不必问。
西来意:来历或意图。
灶下薪:炉火下的柴薪。
他时:将来。
俘颉利:俘虏敌酋颉利。
拜赐:接受赏赐。
忘身:忘记自身安危。
- 翻译
- 弯曲的木材本性独特,被尊为宴席上的珍贵之物。
它的硬度让技艺精湛的人也感到棘手,但倚靠在墙上却能给人提供支撑。
无需询问它从何而来,最终它将成为炉火下的柴薪。
将来若能俘获敌酋颉利,我定会铭记恩赐,鞠躬尽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灵寿木》,通过对一棵古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诗中“曲木天然性,叨名席上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棵树自然生长、曲折有致的赞赏之情,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宝贵价值。
接着,“节高工碍手,倚壁快扶人”写出了这棵古木因其枝干高大而不易被斫伐,同时又能为行者提供休息与依托的便利。诗人通过这种描写,暗示了自然物的生命力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莫问西来意,终为灶下薪”则是在说这棵树虽然来源未知,但最终仍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比如成为取暖的柴火。诗人通过这一转折,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物命运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思考。
最后,“他时俘颉利,拜赐敢忘身”则是说在古代,这棵树或许曾经给予过什么好处,如今即使它已成为普通的柴火,诗人也不忍心忘记它曾经带来的恩惠。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物的一种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不因时间流逝而消减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木,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病起四诗·四论报
我本扶犂手,为儒父史意。
全家饱官廪,发肤尽君赐。
一念三稽首,报答迄未议。
向来挹前修,谓可跬步至。
即今频频食,空负堂堂志。
尚当桑榆收,未可弁髦弃。
柰何不自爱,生理冒所忌。
致君荣吾亲,环省已不冀。
余年犹视息,旧学有造诣。
其次在立言,揆予敢辟是。
於世粗有益,就死可无愧。
噬将金玉女,凛凛戒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