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6月28日(农历六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恸柳论》
《恸柳论》全文
唐 / 刘言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

孀妻栖户仍无嗣,欲访孤坟谁引至。

裴回无处哀情惟有衣襟知下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òngliǔlùn
táng / liúyánshǐ

shuāngréng访fǎngfénshuíyǐnzhì

péihuíchùzhǎnāiqíngwéiyǒujīnzhīxiàlè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情(āi qíng)的意思:指悲伤、忧愁的情感。

孤坟(gū fén)的意思:指偏僻孤立的坟墓,也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裴回(péi huí)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曲折回旋。

孀妻(shuāng qī)的意思:指丧偶的妻子。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无嗣(wú sì)的意思:指没有儿子或继承人。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衣襟(yī jī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道德或仪表。

注释
孀妻:寡妇。
栖户:独居。
无嗣:没有子嗣。
孤坟:孤零零的坟墓。
谁引至:无人引领前往。
裴回:徘徊。
哀情:悲伤之情。
衣襟:衣袖。
翻译
寡妇独居家中仍未有子嗣,想要去探访亡夫的孤坟却无人相伴指引。
我在原地徘徊,无处寄托我的悲伤,只有衣襟能感受到我默默垂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去丈夫、孤独无依的孀妻,她渴望找到亡夫的坟墓以表达哀思,但找不到可以引领她到那里的路。"裴回"一词,通常指的是古代妇女在室内来回走动,以此形容她的悲伤和无处发泄的情绪。最后两句则更深刻地展现了孀妻哀痛的心情,只有她胸前沾湿的衣襟能理解并见证她的眼泪。

诗中运用了“栖户”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孀妻的孤独和无依。"裴回"则是对内心哀思的一种生动描绘。而"惟有衣襟知下泪"更显得情感深沉,既传达了她的悲伤,也体现了她与亡夫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精妙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她们面对丧偶后的孤独、哀痛与无助。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刘言史

刘言史
朝代:唐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五

江南好,且莫挂归帆。

白发内官沽腊酿,冷花老树点春衫。灵谷去盘桓。

(0)

摸鱼儿.莼

剪新芽、碧痕弦细,一篙湖上催发。

沧浪结得吴娃伴,两岸绿云梳发。柔更滑。

怕狼藉篷窗、未稳凌波袜。凭谁素札。

话桥影西泠,溪光南浦,烟霭镜中豁。

尊前事,记得能消酒渴。丝丝纤玉曾揭。

凝脂流箸花瓷贮,莫道蜀姜微辣。还笑啜。

倩钗燕调他、慢向挑鬟拔。扁舟未达。

纵不是秋风,唤侬归去,为尔也愁杀。

(0)

好事近.康山,旧系康对山别业

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

寒思春芜一片,露蒜山晴雪。

武功去后有高台,容我醉明月。

已是乡心无那,更管弦悽切。

(0)

好女儿.集侍儿小名

掌上团儿。镶里心儿。

翠儿歌、一缕兰声细,配锦儿调瑟,金莺儿啭,拍按红儿。

风飐蛮儿交带,楚儿舞、学师儿。

立花前、当儿行酒,唤香儿去折、玉莲儿比,胜一分儿。

(0)

如梦令·其一闺词

悄过碧栏干外。风动花间裙带。

绣手被郎牵,不管燕窥莺睬。无奈。无奈。

尽着教他怜爱。

(0)

望江南·其二白门漫兴

闲游冶,最是艳阳时。

乌巷诸郎兰桨筏,青溪小妹竹灯祠。队队使人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